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戲劇藝術前海劇說

前海劇說

前海劇說

定 價:¥60.00

作 者: 毛小雨 著
出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叢編項: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文庫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807692072 出版時間: 2015-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9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文庫:前海劇說》收錄了作者自從事戲曲研究工作以來發(fā)表的主要論文和評論,共分五個部分:“元代劇曲研究”、“現(xiàn)當代戲曲研究”、“非物質(zhì)遺產(chǎn)研究”、“印度戲劇研究”、“戲劇評論”。

作者簡介

毛小雨,1964年生,河南開封人?,F(xiàn)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編著有《胡連翠導演藝術》、《中國戲曲臉譜藝術》、《中國近代戲曲史》:專著有《虛幻與現(xiàn)實之間:元雜劇“神佛道化”戲論稿》、《印度雕塑》、《印度壁畫》、《印度藝術》:攝影作品集有《印度建筑藝術》、《中國人眼中的印度》;譯著有《商代文明》等。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編 元代劇曲研究
元代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寫照
論鄭廷玉雜劇的語言藝術
凈明道與戲曲
南流后的大都作家及其創(chuàng)作
佛道與元雜劇的因緣
三位大都作家的開封情結——元雜劇中的開封城研究之一
《西游記》雜劇研究
“神佛道化戲”中“八仙戲”研究
“神佛道化戲”的幾種模式

第二編 近現(xiàn)代戲曲研究
成兆才及其劇本創(chuàng)作
易俗社作家群新論
從夸父追日到西西弗的神話——散論當代年國戲曲創(chuàng)作
胡連翠導演藝術論
從“團團轉(zhuǎn)”到“一抓準”——阿甲的戲曲觀及在戲劇史上的地位
可看的和可聽的詩
要現(xiàn)代性的殼,還是要現(xiàn)代性的實?

第三編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
中國儺戲面具的分布及特征
世界遺產(chǎn)的“硬”與“軟”
兩種傳統(tǒng):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角度看粵劇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申報與粵劇學的建設
粵劇的申遺與申遺后的粵劇
燈有戲文戲有燈滿座捧腹妙趣生——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角度談燈戲保護

第四編 印度戲劇研究
庫提亞坦:古典梵劇的遺響
印度當代戲劇簡述
東方戲劇學的開山之作——《舞論》研究
似曾相識燕歸來——從《三個白癡》看印度電影近期發(fā)展
印度電視劇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
新疆是溝通中國與印度戲劇交流的節(jié)點

第五編 戲劇評論
現(xiàn)代戲新觀——中國戲曲現(xiàn)代戲研究會第八屆年會觀摩演出有感
孤雁歸兮聲嚶嚶——錫劇《南歸記》觀后
打起長鼓訴衷情
觀劇隨想:
墻上畫馬不能騎
豫劇的粗糧細做
紀念《四郎探母》復排有必要嗎?
“戲曲劇種”也要拆遷?
戲曲演出能否成公共文化產(chǎn)品?
建立國家文化藝術榮譽制度刻不容緩
對百年劇社要心存敬畏
微博與編劇
當藝術家遇上商人
文化廣州藝術先行 ——從粵劇《刑場上的婚禮》赴京演出談起
雅俗之爭與意氣用事
張庚對戲曲的貢獻
從“洗面帝”說起
滇劇《鐵血流芳》:“打磨拋光”更精湛
左手傳統(tǒng)戲劇,右手印度文化
小品的路該如何走
當京昆成為奢侈品
你的奢華我真的不懂
羊城歸來話粵劇379
《三進士》:邕劇重新立于舞臺
不少“誤讀”可休矣
優(yōu)雅不是昆曲的全部
粵劇:廣東廣西兩重天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