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解放廣西
02摩登與弄潮:近代中國的文…
03中國典當史
04近代中國史綱(下冊)
05找尋真實的蔣介石:還原1…
06檔案里的清華
07清季外交因應函電資料
08革命文物 紅色故事 延安&…
09東洋之灰:中日水泥戰(zhàn)(1…
10山西抗日根據(jù)地文化傳播研…
李亭雨編
“讓戰(zhàn)爭講述歷史,讓歷史解說世界”——戰(zhàn)爭伴隨著人類社會的誕生而產生,人…
可購
龔書鐸著
史學研究的一部力作,這是一本關于中國近代文化及近代思想的研究的書籍,作者…
文斐編
日偽政權大揭密叢書。鉤沉塵封已久的歷史檔案,再現(xiàn)驚世駭俗的附逆浩劫,鞭撻…
劉永謀,王興彬著
出了研究室就入監(jiān)獄,出了監(jiān)獄就入研究室。只有研究室和監(jiān)獄,才是陳獨秀拯救…
西柏坡紀念館編
西柏坡,這個光耀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原本是河北省平山縣一個只有百十來戶的…
袁蓉編著
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不畏艱險…
葛業(yè)文文;金爽圖
淞滬抗戰(zhàn),日軍動用27萬人,30余艘軍艦,300輛坦克,揚言1個月占領上海。中國…
張守常著
收在這里的幾十篇小文章雖然很雜,但還是以研究太平天國與義和團運動的居多?!?/p>
潘澤慶文;金爽圖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駐武漢的日軍第11軍向以長沙為指揮中心的中國第九戰(zhàn)區(qū)…
可讀可購
羅樹寶著
從最早的書籍形式甲骨文算起,直到十九世紀西洋機械化鉛印術的傳入為止,全書…
圣燁著;尹楠,圣燁攝影
同治朝在當時有“同治中興”之稱,在大清皇朝漸漸沉落的最后一線余暉里,同治…
惠煥章,崔彥編著
本書主要就雍正家世后宮之謎、爭儲繼位之謎、立國治世之謎、用人取材之謎、相…
李衡眉,趙強主編;周興,于作敏,梁方健冊…
這是一部歷史人物傳記薈萃的書。《圣傳》所選16位人物與《賢傳》所選38位人物…
蘇智良,侯桂芳,胡海英著
作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利用檔案館館藏資料,海南省各縣市的文史資…
馮爾康著
什么是“社會生活史”,學術界理解不一,本書并不探討這一概念,也不企求全面…
光緒帝雖然親政的時間非常短暫,并且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只發(fā)出了幾縷暗弱的光亮…
錢念孫著
本書以朱光潛八十年生活歷程為經(jīng),以他人生的重要轉折和學術事業(yè)的主要成就為…
裴傳永主編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中,有一類非經(jīng)非子、“四部”難入的東西特別今人縈…
張澤賢著
本書用分類的敘述方法,從眾多民國版本中拎出了五個稱之為“五葉”:封面設計…
胡月偉,錢法成,姚博初著
這部煌煌80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闡述了明清鼎盛之際社會矛盾和文化糾葛的復雜而…
《中國史話》編寫組 編
暮鼓晨鐘里的血雨腥風,席卷神州的覺醒奮發(fā),描繪勵精圖治的少年中國,展示庚…
經(jīng)盛鴻著
多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學術界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37年1…
王皓沅著
清朝是一個世變之亟令人眼花繚亂的時代:改朝換代的血腥征伐,刀光劍影的宮廷…
葉新著
《鎮(zhèn)政府管理》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八.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中國地方行政…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
近代中國歷史基本是一部融入世界的歷史。伴隨世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西方列強對…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一度的青年(40歲以下)學者學術報告會…
本書編輯部編
暫缺簡介...
李家駒著
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成立和開業(yè),標志著近代中國出版史及文化史的一個新里…
本書是《文史精華》雜志社1996年史料文章的精選作品,在保持歷史真實的前提下…
林濤著
本書近三百幅圖片,展現(xiàn)帝王將相風采,皇后嬪妃儀容,分十四個專題,揭秘宮延…
鄧華主編
陳介祺是我國清代著名的收藏家和金石學家。魯迅先生指出:“論收藏,莫過于濰…
胡玉海,里蓉主編
遼寧是奉系軍閥起家發(fā)跡之地,也是奉系軍閥史的研究中心。近年來,史學界有關…
張利光編著
本書深入探究曾國藩的人生軌跡,提煉出改變一生的10大事典,給讀者朋友理清了…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福建師范大學歷史系合…
《清末教案》收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有關文書檔案以及翻譯的英、美、法…
(日)松本重治著;曹振威等譯
20世紀30年代,活躍于日本國際傳媒和政治外交領域內的作者,是日本首相近衛(wèi)的…
張洪濤著
本書主要敘述抗戰(zhàn)開始后,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幾次重大戰(zhàn)役,如盧溝橋抗戰(zhàn)、淞滬抗…
(清)彭元瑞撰
本書共收錄了六十四卷,其內容基本上是乾隆時期救荒實政的方策之成編,將乾隆…
楊善群 鄭嘉融
話說中國(全套共16卷)(內贈DVD光盤一張):《話說中國》作為融故事體的文…
李蓉著
抗日戰(zhàn)爭已經(jīng)過去半個多世紀,中國民眾卻始終無法忘懷。原因之一是那段為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