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世界哲學結構與意義(增訂版 上、下卷)

結構與意義(增訂版 上、下卷)

結構與意義(增訂版 上、下卷)

定 價:¥138.00

作 者: 李幼蒸 著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社會結構與社會關系 社會科學 社會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0182629 出版時間: 2015-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異16開 頁數: 900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于1980年代以及2010年代兩個時段發(fā)表的論文之合集,并納入了新作導論及后記。論文內容涉及現(xiàn)當代西方哲學、跨學科-跨文化的人文理論以及從跨學科認識論角度創(chuàng)造性運用符號學-解釋學-現(xiàn)象學綜合方法論加以重新闡釋的新仁學倫理學等。本論文集諸篇撰寫和發(fā)表的年代,正好跨越改革開放以來的整個新時期,因此可以概略反映作者據其五十余年連續(xù)堅持的古今中外文史哲理論研究之積累,呈現(xiàn)作者于世界人文科學知識發(fā)展的全球化新階段,以及在學術百花齊放的中國新時期,對于中國人文科學理論之發(fā)展所進行的學術探索經歷。作者根據現(xiàn)代世界新知新學與傳統(tǒng)優(yōu)秀中國學術,提出了新解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學理發(fā)展原則,以期促使中國人文理論未來能夠對于世界人文科學理論新方向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

作者簡介

李幼蒸,1936年11月11日生于北平。現(xiàn)為旅美獨立學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2000年至今),國際符號學學會(IASS)副會長(2004-2014)。曾任職中國社科院哲學所(1978-1995)、德國魯爾大學哲學所客座研究員(1990-1997)、法國高等社科院(EHESS)短期訪問教授(1990),曾于1982-2004期間先后擔任訪問學者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弗吉尼亞大學比較文學中心、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系、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所、柏林工大語言學所、法國人文科學基金會研究中心(MHS)、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符號學中心、日本成城大學文學院、東京大學英語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所、臺灣大學哲學所、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系、南華大學等。

圖書目錄

目錄
  
  代導言1
  
  上卷(2010—2012)
  第一部分中國符號學
  前言科學理性與符號學
  1仁學人本主義倫理學和人文科學的符號學方向
  2符號學作為溝通東西文明理論對話的橋梁
  3符號學理論的科學性標準與技術性標準的分離
  4符號學與其雙重制度性分析法
  5“人能弘道”:談中國學人應否有“治天下學”的抱負
  6除夕感言:再談“中國符號學”的意義
  7中國符號學理論的方向和中國學者的仁學心志學
  8符號學學術作風和職業(yè)化功利主義
  9論跨文化的符號學轉向
  第二部分重讀王陽明
  10深秋故地兩周行
  11“21世紀陽明學的方向”:會前感言及會議發(fā)言
  12從陽明心學到宗羲史學
  13王陽明和胡塞爾的心學還原論
  14“國學現(xiàn)代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問題
  15略談佛學理論術語重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重讀胡塞爾
  16心理學和邏輯學的關系
  17“重讀胡塞爾”和主體性的重建
  第四部分人文科學理論現(xiàn)代化
  18人文科學理論現(xiàn)代化面臨的挑戰(zhàn)
  19實學和理論之間雙重關系:偽論理因果性和真效用因果性
  20警惕“理論話語”的偽論證性
  21人文知識革新的時代呼喚:東方倫理學和西方知識論的有機匯通
  22人生觀與治學態(tài)度:2011歲末感言
  23“中體西用”新解和人文科學前途
  下卷(1980—1988)
  自序
  導論人文科學的跨學科方向
  第一部分哲學
  A現(xiàn)象學
  1埃德蒙特?胡塞爾
  2現(xiàn)象學評介
  3胡塞爾思想的發(fā)展
  B結構主義和符號學
  4法國結構主義哲學的初步分析
  5關于結構主義與符號學的辨析
  6結構主義評介
  7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
  8米歇爾?福柯
  9雅克?拉康
  C.解釋學
  10漢斯喬治?伽達默爾
  11保羅?利科
  12解釋學和中國的解釋學研究
  D.其他
  13維爾海姆?文德爾班
  14喬治?愛德華?摩爾
  15赫伯特?馬爾庫塞
  第二部分美學和文藝理論
  16羅曼?茵格爾頓的現(xiàn)象學美學
  17羅蘭?巴爾特的文學理論特征
  18結構主義—符號學的電影美學概說
  19略談當代電影理論的理論化趨向
  
  
  第三部分史學理論
  20法國“年鑒派”的歷史思想
  21評伊格爾斯的《歐洲史學新方向》
  22關于當代西方歷史理論的幾個問題
  23國外歷史研究的新發(fā)展和理論研究的分類
  第四部分比較研究
  24海意象和山意象的對比:西方和中國詩歌象征方式的一個比較
  25茵格爾頓的“層次—結構”理論和中國昆曲的結構分析
  26今日中國對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研究
  27文化理解中元理論方法的必要
  附錄論仁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第一信仰體系
  著譯書目
  校后補敘:回顧父親仁者風范對我的治學方向之影響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