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
馬克思的以“勞動主體論”為基礎的人的解放道路理論——為紀念《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寫作170周年而作
勞動史觀、勞動價值論和勞動解放——原典馬克思主義中“勞動問題”的重新開掘
非物質商品使用價值擴展和交換價值增長相關問題探討
論價值形成與價值分配的現實統一性——基于分配效率與公平的視角
勞動過程演變視角下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芻議
從“個人自由”到“階級解放”的話語轉變透析先進思想的價值所在
馬克思、恩格斯生態(tài)思想的理論視域和邏輯論證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視閾下我國城鄉(xiāng)關系變遷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毛澤東在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教育實踐及其啟示
毛澤東和鄧小平關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思考——以《論十大關系》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為視角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教育的歷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關于民族團結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觀
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文化建設路徑的新探索
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觀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培育與踐行
文化自覺與體現時代精神的價值重建
區(qū)域文化軟實力及其綜合評價:回顧與反思
論人民民主的本質要求、實現方式和實踐主體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黨的建設理論注入新內涵
援疆政策實施成效的環(huán)境因素分析:
延安木刻版畫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早期探索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羅莎·盧森堡的群眾觀及其當代意義
法蘭克福學派與馬克思階級理論的比較研究
空間生產與社會變遷——列斐伏爾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空間解讀
“人的本質”概念與馬克思的人類學思想——從馬爾庫什與克拉德的爭論談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毛澤東思想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釋義
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觀中的“自我教育”
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審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問題的討論
中國夢視域下的積極公民培育
新媒體對公民政治參與的雙重作用分析
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評估體系的構建
“微生活”與大數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
多樣文化視野下青海撒拉族青年文化習性獲得的比較研究
英國青年工作的歷史演變和發(fā)展特征
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建設及其理論意義
凸顯民族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建設的機制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重視“問題教學”
博士學位論文精粹
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研究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宣傳思想工作轉變研究
論國內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話語的疏離與互動——兼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話語“走出去”
研究會動態(tài)
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會第十七次學科論壇
理論論點摘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中實證化問題探析
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思想史視閾
從馬克思的“現實”立場把握中國道路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重要理論問題探討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緣起、進展和走向
回到馬克思的批判理論——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微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狀況、趨勢與新的端倪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代性訴求
信仰、認同與話語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的三個重要維度
馬克思超越“西方中心論”的歷史和邏輯
“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多重描述定義——再論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理論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宏觀視野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徹底性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個性和共性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歷史認知、實踐定位與哲學意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需要深入探討的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