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楚(亦名吉美旺嘉多吉),藏族,1946年出生于康定,父名鄧珠仁欽,為明正土司所屬康定四十八家鍋莊之首瓦斯碉巴之子;母名澤央卓瑪(第四十一代明正土司旺杰之女)。七歲(1952年)起在康定第二完全小學讀書,學習漢文;八歲由康棟·居麥多吉大師認定為甲賽·白瑪特確上師之轉世活佛;九歲在金剛寺舉行了坐床典禮?!拔母铩焙螅谏痢ね恋悄岈斏蠋煘橹鞯氖辔簧蠋熥邦I受灌項、念誦、引導之傳承及聞思學習等,在著名佛學大師劉立千座前學習佛經藏漢翻譯。論著有《康定金剛寺簡史》(藏文)、《圣救度母應化事跡》(漢文);譯著有:《二十一尊圣救度母禮贊密續(xù)》與《法王傳規(guī)之長持大悲觀音修法心要》等十多個法部。
“文革”中,在極“左”路線的影響下失去了聞思學習的機會,歷盡艱幸。1978年落實政策后在甘孜報社工作。1987年,調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大藏經對勘局工作至今。自始至終參與大藏經對勘局籌建及對勘出版工作,尤其在收集藏文大藏經各種版本方面貢獻突出。仙巴格樂(筆名:尖仁色),藏族,1972年出生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1987年至1990年在黃南民族師范學校就讀;1990年至1997年在支扎聞思學院與隆務大寺等寺院潛心研讀因明、般若為主的佛學理論;1997年至2001年在五臺山顯通寺、浙江多寶講寺等漢地佛教叢林深造,主要參學中觀理論并學習藏漢佛學翻譯。自2003年至今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大藏經對勘局工作,從事《大藏經》目錄編譯。2009年曾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邀請赴美講座,進行關于《大藏經》的學術交流。出版了《香巴拉的鐘聲》、《青春的足跡》專著,并在青海省內外藏文報刊上發(fā)表以佛教、社會學知識為主的各類文章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