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中國化研究叢書: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處境》的關系從其歷史發(fā)展沿革來看乃是兩種文化體系相遇和對話的關系,當然也是兩種強勢文化彼此接觸和對比的關系。從歷史到現(xiàn)今,基督教文化與中國文化都被認為是不同的傳統(tǒng)或傳承,而且二者各有代表、各具特色,似乎尚沒有真正走到一起,更談不上有任何重要、關鍵性的疊合或結合。在中國人的眼中,基督教好像與西方世界有著密切關聯(lián),基督教文化也往往會被視為西方文化、至少是代表著西方文化。而中西交往有著悠久的歷史,雖有對話、更多沖突,雙方在社會政治層面的復雜經歷和雙邊關系上的起落反復,亦使不少中國人在認識基督教時產生了隔閡,形成了距離,相互在了解上也交織著許多誤解,留下了種種敏感話題。因此,基督教的東傳、其與中國文化的“相遇”一直是沖突不少、矛盾不斷,人們將之描述為二者磕磕碰碰、彼此戒備的“遭遇”,而且這種并不理想的交往方式好像“尚未結束”。這樣,基督教在中國過往歷史和現(xiàn)實存在中就有了頗為復雜的處境,而中國人對基督教亦產生了極為微妙的心境,這在20世紀上半葉曾流行的話語“多一個基督徒、少一個中國人”中就得到了典型表述。今天中國的改革開放使我們在“全球化”的背景中重新全方位地與基督教“相遇”,這就產生了我們應如何面對有著23億信徒、占人類總數(shù)約三分之一民眾的基督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