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研究緣起及選題意義
二、研究背景:認同·宗教
三、理論視角
四、田野點的選擇與研究方法
五、文章框架說明
六、論文創(chuàng)新與不足
第一章 蘭州回族社區(qū)歷史概況
第一節(jié) 蘭州市建置沿革
第二節(jié) 歷史圖景中的蘭州寺坊
一、明代蘭州寺坊的建立
二、清代至民國時期清真寺功能的延伸
三、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
結語
第二章 當代城市哲瑪提
第一節(jié) 社區(qū)與哲瑪提
第二節(jié) 蘭州哲瑪提文化現(xiàn)狀
一、家庭文化傳承危機
二、開放的哲瑪提
三、人生禮儀的變遷
結語
第三章 延續(xù)與變遷:宗教認同的表達
第一節(jié) 城市回族的宗教實踐
一、城市界面下的伊斯蘭教“時一空秩序”
二、宗教行為模式與信仰
第二節(jié) 在宗教中尋找歸屬
一、宗教作為一種歸屬的選擇
二、向神圣空間的回歸
三、宗教信仰的功能
結語
第四章 哲瑪提與族群認同
第一節(jié) 清真寺與哲瑪提意識
一、哲瑪提意識的延續(xù)
二、居住地的選擇
第二節(jié) 清真寺與族群認同的建構
一、在儀式中建構認同
二、符號象征與認同
第三節(jié) 穆斯林內部的邊界
一、歷史的延續(xù)——教派門宦分化
二、信仰之間的邊界
三、穆斯林與“新穆斯林”之間
結語
第五章 清真寺、社會與國家
第一節(jié) 宗教精英、清真寺和教民
一、清真寺組織制度變遷
二、從三個個案看寺與人
第二節(jié) 宗教與國家
一、信仰與民族:兩種身份的選擇
二、穆斯林眼中的民族身份
三、國法與教法
結語
第六章 清真寺在當代城市社會的功能
一、族群的符號象征
二、實踐理性與身份歸屬
三、宗教組織的角色: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結合的中介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甘肅蘭州調查問卷
附錄二 甘肅蘭州訪談提綱
附錄三 當代蘭州伊斯蘭文化掠影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