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論
一 東北區(qū)域之概念
二 國內外研究概況
三 本書視點
第一章 金代全真道初傳東北考
第一節(jié) 金代以前的東北道教格局
一 五代以前的東北道教傳播
二 遼代東北道教
第二節(jié) 金代道教各派的創(chuàng)立與東北道教的傳播
一 金代的新興道派
二 金代東北道教的傳播
第三節(jié) 金代全真道初傳東北考
一 郝大通云游咸平
二 劉真一布道平灤
三 于通清弘道北京
四 王處一闡道東北
五 小結
第二章 蒙元時期東北全真道的發(fā)展與繁榮
第一節(jié) 蒙元初期東北全真道的迅猛發(fā)展
一 尹志平北游遼西
二 于善慶、張志素演道北京
三 王志坦行化興錦
四 康泰真受封真人
五 楊志谷創(chuàng)建大玄真宮
六 肖道然傳道錦州
七 蒙古官員對全真道的護持與崇奉
第二節(jié) 元代中后期東北全真道的興盛不衰
一 云溪觀、東岳廟、城隍廟的相繼復建
二 廣寧府路全真道的興盛
三 懿州道士講學高麗
四 小結
第三節(jié) 金元時期東北地區(qū)全真道宮觀、道士一覽
第三章 明代東北全真道的沉寂
一 張三豐與懿州
二 明代北鎮(zhèn)廟與離陽宮的重修
三 明末馬真一的遼東蹤跡
第四章 清代民國東北全真道的復興與繁榮
第一節(jié) 清初東北全真道的復興
開山始祖郭守真
清代初期郭守真師徒的弘教活動
三清初龍門派其他分支在東北的傳播
第二節(jié) 清代中期以后東北全真道的普遍繁榮
一 東北地區(qū)龍門派宮觀的大規(guī)模興建
二 東北地區(qū)全真道其他流派的傳播與發(fā)展
第三節(jié) 郭祖龍門派關東十四支傳承譜系考
第一支王太祥、第四支劉太琳在遼寧千山的傳承
第二支王太興在鐵剎山和黑龍江的傳承
三 第三支高太悟、第六支傅太元在鐵剎山的傳承
四 第七支沈太宗在吉林等地的傳承
五 第八支砥太庸在本溪等地的傳承
六 第九支秦太玉、第十支高太護在平頂山的傳承
七 第十一支呂太普在吉林的傳承
八 第十二支劉太華在遼寧玄羊山的傳承
九 第十三支劉太應在盛京的傳承
十 第十四支劉太靜在海城的傳承
十一 小結
第五章 東北全真道著名宮觀及道士舉要
一 沈陽太清官
二 沈陽關岳廟
三 千山無量觀
四 鐵剎山云光洞三清觀
五 喀左天成觀
六 吉林蟠桃宮
七 通化玉皇閣
八 遼源福壽宮
九 雙城無量觀
十 尚志太和宮
第六章 東北全真道區(qū)域性特征分析
第一節(jié) 東北全真道的道派分布特征
一 郭祖龍門派的主流地位
二 東北全真道各流派的勢力分布情況
第二節(jié) 東北全真道的官觀類型與神靈祭祀特色
一 宮觀類型特征
二 神靈祭祀特色
第三節(jié) 沈陽太清官十方叢林的特色
一 沈陽太清官叢林的管理制度
二 沈陽太清官叢林的傳戒制度
三 沈陽太清官叢林的經濟狀況
參考文獻
附錄《康泰真碑》探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