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體譽為“第一行走記者”的唐榮堯先生將記者的敏銳和務實、學者的嚴謹、文學家的詩意三者結合,采用人類學調查的方式和歷史文化散文的筆法,追尋千年間伊斯蘭文明落地中國之路,深度探尋中國穆斯林的精神世界。488座城市,12679座清真寺,4376本圖書文獻,4883名阿訇,260學者專家……作者在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草原之路、唐蕃古道、濱海環(huán)線、大河之路上徒步10萬里考察伊斯蘭文明的中國之旅。
“伊斯蘭文明的中國之旅”叢書共五本:
《月光下的微笑》:帕米爾高原的瓦罕走廊、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敦煌大戈壁、河西走廊、黃土高原等傳統(tǒng)絲綢之路的伊斯蘭文明在中國的傳播、演變……
《北緯40—45度:青草間的信仰》:從新疆天山以北的塔城草原、伊犁綠洲,北疆的阿勒泰草原、阿勒泰山西麓到東天山的巴里坤草原,內蒙古和新疆、甘肅、蒙古國交界的八百里無人區(qū)的黑戈壁、阿拉善高地、烏蘭察布草原、錫林格勒草原、呼倫貝爾草原到大興安嶺腳下的整個北方草原帶上的伊斯蘭文明傳播與演變之路……
《大河倒影》:從黃河上游青海境內的撒拉族、東鄉(xiāng)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生活區(qū)開始,順河而下,完成甘肅臨夏境內黃河邊積石山縣的保安族、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地區(qū)的伊斯蘭文明順河演變考察,進入甘肅境內的蘭州、寧夏境內的吳忠、內蒙古境內的阿拉善地區(qū),考察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以及河南境內黃河邊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民和歷史上信仰伊斯蘭教的猶太人,同時考察山東境內信仰伊斯蘭教的濟南、東營等地。從杭州開始,順著當年大運河的開鑿方向北上,途經揚州、德州、天津、通縣、北京等城市,完成大運河兩邊的城市生活區(qū)內的中國伊斯蘭文明之旅考察。從四川李莊開始,順長江而下,直抵上海,完成長江邊的伊斯蘭文明之旅考察。以上三個方面,體現(xiàn)黃河、長江、大運河三條水系邊的伊斯蘭文明。
《青藏的屋檐下》:從新疆和青海、甘肅北部交界的阿爾金山開始,沿著祁連山西麓而行,途經西寧,甘肅卓尼,四川阿壩、甘孜州的康定;從云南的昆明到大理、麗江到香格里拉的茶馬古道;沿著傳統(tǒng)的唐蕃古道抵達青海玉樹,沿著傳統(tǒng)的京藏公路,從西寧到拉薩日喀則、阿里地區(qū),完成這條線上的穆斯林生活考察。
《蔚藍色的背影》:從海南省的三亞起步,途經廣州、泉州、上海、青島到大連,記錄海邊的穆斯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