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xiàn)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潘德輿家書與日記(外四種)》提供的幾種近代史料,分別是潘德輿、蔣階、毛元征、段朝端等幾位淮上文史名流的家書、日記和自撰年譜。
潘德輿(1785-1839),字彥輔,號四農,別號艮亭居士、念石道人等,江蘇山陽(今淮安市淮安區(qū))車橋鄉(xiāng)人。出身于沒落的書香門第,十二歲即能詩。十五歲應童子試,成諸生。自十六歲始,歷經十三次應考,方于道光八年(1828),亦即四十四歲那年獲江南解元。繼之六度參加會試,終未考取進士。道光十五年三月,大挑一等,以知縣用分發(fā)安徽。四載未得實授,道光十九年七月廿七日郁郁病卒于里第。詳見拙撰《潘德輿年譜考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四農歿前五月,作絕筆詩曰:“五十年來骯臟身,癡心獨掃世間塵。一腔熱血噴何處,惟把文章示后人?!闭鎸嵉氐莱隽似淦缴鶠?。從十八歲開始,除了讀書應試外,他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授徒與著述上,刊行有《養(yǎng)一齋集》二十六卷、《養(yǎng)一齋札記》九卷、《養(yǎng)一齋詞》三卷、《養(yǎng)一齋詩話》十卷及《李杜詩話》三卷等。另有稿本、鈔本若干,如《養(yǎng)一齋雜稿》、《論語權疑》、批點《古詩源》、《唐賢三昧集》等,散存于國內外若干圖書館。他曾坦言:“萬族紛有營,嗟我溺文史。竭精不適用,賤不如眾技。冥行數(shù)十年,蹩躠未知止。猶冀鉛槧間,名字永不死?!彪m然其跡未登仕版,但是其“冥行數(shù)十年”所取得的豐碩的學術與創(chuàng)作成就,如其所愿,已然名垂史冊。《清史稿》卷四八六列其事跡于《文苑傳》,諸清代詩學史、思想史競夸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