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一 學術回顧
二 概念界定
三 本書結構
四 創(chuàng)新與不足
第一章 清末議會政治的發(fā)軔
第一節(jié) 政體選擇的理論基礎
一 政體選擇的可能性問題
二 政體選擇的價值訴求
三 清末立憲之爭
第二節(jié) 政體選擇的組織基礎
一 政黨思潮的出現(xiàn)
二 清末政黨的萌芽
第三節(jié) 政體選擇的制度基礎
一 預備立憲方案
二 地方自治的推行
三 諮議局的創(chuàng)設
四 資政院的召開
第二章 各省代表會:南北對峙時期的代議政治
第一節(jié)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lián)合會
一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lián)合會的組織
二 各省代表會的代表構成及組織結構
第二節(jié) 組織臨時政府
一 議決臨時政府地點
二 制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三 選舉臨時大總統(tǒng)
四 各省代表會與臨時政府的關系
第三節(jié) 各省代表會時期的主要政黨
一 同盟會的分化及派系之爭
二 革命派和立憲派的分裂
第三章 南京參議院:同盟會的議會政治實踐
第一節(jié) 政局的發(fā)展特點
一 地方制度的變革
二 權力中心的轉移
第二節(jié).南京參議院的結構
一 南京參議院的成立
二 南京參議院的議員結構
第三節(jié) 南京參議院的運作績效
一 議事成效
二 關于《臨時約法》的幾個問題
三 南京參議院的存廢風波
第四節(jié) 南京參議院時期的議會政治
一 主要議會政黨
二 參議院與政府的關系
第四章 北京參議院:過渡時期的議會政治
第一節(jié) 北京參議院的成立及議員結構
一 北京參議院的成立
二 北京參議院的議員結構
第二節(jié) 北京參議院的議事成績
一 議決事項
二 未決事項
第三節(jié) 北京參議院時期的議會政治
一 北京參議院的政黨概況
二 北京參議院與政府的關系
三 北京參議院的認同危機
第五章 第一屆國會的頓挫
第一節(jié) 國會議員的選舉
一 國會選舉的法律規(guī)定
二 各政黨的競選準備
三 競選方式
四 選民的投票心態(tài)
五 選舉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六 投票的結果
第二節(jié) 國會的組織機構及立法成效
一 國會的組織機構
二 國會的立法成效
第三節(jié) 第一屆國會的議會政治
一 主要政黨
二 國會的黨爭
三 國會政治的頓挫
第四節(jié) 第一屆國會的社會認同
一 國會的立法成效
二 議員的素質
三 國會黨爭的社會反應
結論 民初議會政治的反思
一 議會政治的認同危機
二 同盟會一國民黨的議會作用
三 袁世凱議會政治觀的變化軌跡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