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語境下的沉思(代總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資本論》研究史研究緣起
第二節(jié) 《資本論》研究史文獻綜述
第三節(jié) 《資本論》研究史界定和對象
第四節(jié) 主要內容和創(chuàng)新點
一、《資本論》翻譯、解讀、研究的四個階段
二、創(chuàng)新點
第五節(jié) 價值意蘊
第二章 清末至民國時期——《資本論》傳人階段(18992-19499)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譯介概況
一、思潮階段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中國譯介概況(18992-19217)
二、理論階段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中國譯介概況(19217-19499)
(一)“以蘇解馬”模式的建構與危機(19217-19351)
(二)毛澤東思想的成長、成熟及其指導地位的確立(19351-19499)
第二節(jié) 思潮階段和理論階段《資本論》翻譯和解讀
一、郭沫若對《資本論》的觸及
二、陳啟修對《資本論》第1卷第1冊的首譯
三、侯外廬、王思華對《資本論》第1卷的翻譯、解讀
四、千家駒所譯《資本論》第2卷的遺落
五、郭大力、王亞南對《資本論》三卷本的翻譯
六、沈志遠對《資本論》的介紹
第三節(jié) 短評
第三章 新中國成立后十七年問——《資本論》譯介和解讀受限階段(194910-19665)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概況(194910-19665)
第二節(jié) 《資本論》翻譯、出版、解說和注釋
一、郭大力:《關于馬克思的》
二、王亞南:《研究》
三、孟氧:《歷史典據(jù)注釋》
第三節(jié) 《資本論》經濟學研究
一、王學文對《資本論》和中國經濟的研究
二、王亞南對《資本論》和中國經濟的研究
三、孫冶方對《資本論》和中國經濟的研究
第四節(jié) 《資本論》哲學研究
第五節(jié) 短評
第四章 “文革”和徘徊期——《資本論》研究緩行
階段(19665-197812)
第一節(jié) 十二年間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概況
第二節(jié) “文革”十年《資本論》翻譯、出版和研究
一、熊映梧對《資本論》的研究
二、許滌新對《資本論》的研究
第三節(jié) 兩年徘徊期《資本論》研究
一、陳征的研究
二、洪遠朋的研究
第四節(jié) 短評
第五章 改革開放探索期——《資本論》研究學理性回歸階段(197812-1992)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概況
第二節(jié) 《資本論》研究概覽
第三節(jié) 《資本論》翻譯和出版
第四節(jié) 《資本論》哲學觀研究
一、歷史觀研究
二、邏輯與辯證法研究
三、異化理論研究
四、手稿與續(xù)篇研究
第五節(jié) 《資本論》經濟學研究
一、孫冶方的經濟學研究
二、衛(wèi)興華的經濟學研究
第六節(jié) 短評
第六章 全面改革開放期——《資本論》研究學理性深探階段(1992-2014)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概況
第二節(jié) 《資本論》研究概覽
第三節(jié) 《資本論》翻譯和出版
第四節(jié) 《資本論》文本研究
一、基本概念解讀
二、研究對象解讀
三、文本哲學意義解讀
第五節(jié) 《資本論》哲學觀研究
一、歷史觀研究
二、邏輯與辯證法研究
三、手稿與續(xù)篇研究
四、發(fā)展觀研究
第六節(jié) 《資本論》經濟學研究
一、《資本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導向的建立
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的建構
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四、與政府機構改革的進行
五、與“三個代表”思想的鋪陳
(一)《資本論》與勞動價值論的最新進展
(二)《資本論》與“三個代表”理論體系的建構
(三)《資本論》與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提出
(四)《資本論》與經濟全球化挑戰(zhàn)的應對
六、與科學發(fā)展觀的行進
(一)《資本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二)《資本論》與所有制論爭
(三)《資本論》與收入分配
(四)《資本論》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五)《資本論》與全球金融危機
第七節(jié) 短評
第七章 結語:《資本論》研究史論
第一節(jié) 思潮階段開拓性傳入
第二節(jié) 理論階段限制性解讀
第三節(jié) 強意識形態(tài)階段裹挾式研究
第四節(jié) 學院化階段學理性深化
第五節(jié) 《資本論》在中國研究的現(xiàn)實境遇
第六節(jié) 《資本論》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