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逝者如斯,幾卜年一晃過去了。
我輩凡人,雖是中文出身,又端編輯飯碗,一天24小時,除了分內工作、食息之外,一生中花在上下班路上的工夫也多得夠嗆,所以真正空閑可用于自修寫作的時間就不多了。好在中華書局從翠微路搬至王府井大街36號以后,“文革”結束了,工作恢復了,有幸可以在辦公室的角落里安放一張小床住下,晚間才能有條件利用辦公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峨s拌兒集》里所收,大多是這點時間里的零星小文,無非是關于書和人,談不上有什么價值,其見解也多不成熟,似乎沒有必要編印出來。但仔細一想,也未必然,因為無論這些文章多么淺陋平凡,不足掛齒,但總覺得它是自己在正業(yè)之外沒有虛度時光的表現。何況印書的目的并非是為了宣揚,只不過是想告訴人們一個畢生為人作嫁的編輯在業(yè)馀做了些什么,而對自己來說只是一種回憶罷了。
我不會電腦,本集所收,全出自于落伍的手工藝,一個字一個字碼起來的,雜七雜八匯成一集,名之日《雜拌兒集》。以雜拌兒取作書名,印象中大約始自俞平伯先生,后來周作人等名家似乎也有以此作書名者,皆因集內文章性質多樣,取其雜的意思。如今我亦東施效顰,但愿不至于招惹嘲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