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巖破壞表面電位效應理論與機制研究》主要研究煤巖受載破壞的表面電位效應、規(guī)律、影響因素、產生機理及采動影響下現場煤體表面電位分布規(guī)律。建立了煤巖受載破壞表面電位實驗系統,研究了煤巖單軸壓縮、拉伸、三點彎曲、摩擦、脹裂等不同加載方式下的表面電位特征規(guī)律及非線性特征,深入研究了不同因素對煤巖表面電位的影響規(guī)律及機理。研究了煤巖破壞應變局部化與表面電位分布特征,研究了煤巖變形破裂過程和表面電位產生機理,建立了有限邊界煤巖表面電位的統計損傷計算模型、煤巖破壞自由電荷累積與煤巖本構關系之間的聯系。研究了采動應力下煤層表面電位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素。對于煤巖破壞表面電位信號的深入研究,在礦山煤巖動力災害危險監(jiān)測、煤巖體應力狀態(tài)及其穩(wěn)定性評估、隧道穩(wěn)定性測試、混凝土構筑物安全性監(jiān)測等應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煤巖破壞表面電位效應理論與機制研究》可供從事煤巖動力災害研究、煤巖物理力學性質、采礦地球物理、巖土工程等領域的科技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及礦山安全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