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探測器中的探測技術范圍極為廣闊,它取決于測量的目的。每一種物理現象都可能作為某一粒子探測器的物理原理。基本粒子需要通過不同的方法加以鑒別,對相關的物理量如時間、能量、空間坐標等等必須進行測量。粒子物理需要利用多功能的裝置以及精細的實驗設備對這些物理量進行精度極高的測量。根據不同的測量目的,需要利用不同的效應。不同的探測器可以覆蓋極低能量(μeV,微電子伏)到宇宙線中才能觀測到的極高能量的能量測定。
《物理學名家名作譯叢:粒子探測器》闡述高能物理和粒子天體物理實驗儀器當前最新的發(fā)展水平,包括徑跡探測器、量能器、粒子鑒別、中微子探測器、動量測量、電子學和數據分析。《物理學名家名作譯叢:粒子探測器》還討論了這些探測器在其他領域,如核醫(yī)學、輻射防護和環(huán)境科學中的近期應用。每一章后面都附有習題,并提供了相關的啟發(fā)性材料,可作為粒子物理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的有用參考。
Claus Grupen是德國Siegen大學物理系教授,是PLUTO國際合作組的一員,由于與他人獨立且同時確認了膠子的存在,曾榮獲1995年歐洲物理學會頒發(fā)的高能和粒子物理特別獎。
Boris Shwartz是俄羅斯Budker核物理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他在若干項目的探測器研發(fā)和建造中作出了貢獻,包括KEDR和CMD-2探測器,以及WASA和Belle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