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生物分類
1.2 生物學發(fā)展簡史
1.2.1 生物學誕生前期
1.2.2 古典生物學時期
1.2.3 實驗生物學時期
1.2.4 分子生物學時期
1.3 核工業(yè)
1.3.1 核工業(yè)簡介
1.3.2 中國的核工業(yè)
1.3.3 核工業(yè)的特點與應用
1.4 核工業(yè)生物學及其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1.4.1 核工業(yè)生物學及其研究內容
1.4.2 我國核工業(yè)生物學的研究概況
1.4.3 現代核工業(yè)生物學的發(fā)展趨勢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微生物
2.1 細菌
2.1.1 細菌的個體形態(tài)與大小
2.1.2 細菌細胞的結構
2.1.3 細菌的繁殖與培養(yǎng)特征
2.2 放線菌
2.2.1 放線菌的形態(tài)構造
2.2.2 放線菌的繁殖
2.2.3 放線菌菌落形態(tài)
2.2.4 放線菌的生活史
2.2.5 放線菌生理
2.3 藍細菌
2.3.1 藍細菌的特點
2.3.2 藍細菌的分類
2.3.3 藍細菌的分布與生態(tài)
2.3.4 藍細菌的應用
2.4 古細菌
2.4.1 古細菌的特點
2.4.2 古細菌的分類
2.4.3 古細菌在生物界的特殊地位
2.5 原生動物
2.5.1 原生動物的一般特征
2.5.2 原生動物的分類及各綱簡介
2.5.3 原生動物在廢水生物處理中的作用
2.6 微型后生動物
2.6.1 輪蟲
2.6.2 線蟲
2.6.3 寡毛類
2.6.4 浮游甲殼動物
2.7 真核藻類
2.7.1 真核藻類的一般特征
2.7.2 藻類的分類及各門特征簡介
2.7.3 藻類與環(huán)境保護
2.8 真菌
2.8.1 真菌的一般特點
2.8.2 酵母菌
2.8.3 霉菌
2.9 微生物的營養(yǎng)和生長
2.9.1 微生物的營養(yǎng)類型
2.9.2 微生物的營養(yǎng)要素及功能
2.9.3 微生物的培養(yǎng)基
2.9.4 微生物生長量的測定
2.9.5 微生物培養(yǎng)方法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植物
3.1 概述
3.2 植物的細胞、組織與器官
3.2.1 植物細胞
3.2.2 植物組織
3.2.3 植物器官
3.3 植物的繁殖
3.3.1 植物繁殖的類型
3.3.2 花
3.3.3 種子和果實
3.4 高等植物的多樣性
3.4.1 苔蘚植物門
3.4.2 蕨類植物門
3.4.3 裸子植物
3.4.4 被子植物
3.5 植物的演化歷程
3.6 植物與環(huán)境
3.6.1 植物的環(huán)境
3.6.2 幾種主要生態(tài)因子與植物的關系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動物
4.1 概述
4.2 動物的分類
4.2.1 動物分類的依據
4.2.2 動物分類等級
4.2.3 動物的命名
4.2.4 動物的分門
4.3 動物的組織與器官
4.3.1 組織
4.3.2 器官和系統(tǒng)
4.4 動物的血液
4.4.1 血液是動物進化的產物
4.4.2 血液的組成和血量
4.4.3 動物的血型及應用
4.4.4 動物的血液循環(huán)
4.5 動物的呼吸器官及呼吸方式的進化
4.6 動物的消化與吸收
4.6.1 動物消化系統(tǒng)的進化
4.6.2 動物的攝食方式、攝食習性及其調節(jié)
4.6.3 動物消化功能的整體性
4.7 動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
4.8 動物的分布
4.8.1 陸地的動物分布
4.8.2 水域的動物分布
4.9 動物生態(tài)因子
4.9.1 非生物因子
4.9.2 生物因子
復習思考題
第5章 輻射生物學及其應用
5.1 輻射生物學的物理和化學基礎
5.1.1 輻射的分類
5.1.2 電離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5.1.3 輻射作用的時間進程
5.2 自由基和輻射損傷
5.2.1 自由基
5.2.2 輻射過程中自由基的產生和作用
5.3 輻射防護
5.3.1 輻射劑量單位
5.3.2 作用于人體的輻射源
5.3.3 輻射損傷的基本生物學過程
5.3.4 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的分類
5.3.5 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的基本特點
5.3.6 影響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主要因素
5.3.7 輻射防護標準
5.3.8 外照射和內照射的防護
5.4 核醫(yī)學簡介
5.4.1 實驗核醫(yī)學
5.4.2 臨床核醫(yī)學
5.4.3 核藥學
5.5 輻射育種
5.5.1 輻射育種技術的起源與發(fā)展
5.5.2 輻射誘變的作用機理
5.5.3 輻射育種的基本特點
5.5.4 輻射處理劑量和方法
5.5.5 提高輻射誘變效率的途徑
5.5.6 輻射后代的生理損傷與突變體的形成
5.6 輻照保藏食品
5.6.1 輻照保藏食品的原理
5.6.2 輻照保藏食品的發(fā)展歷史及現狀
5.6.3 輻照保藏食品技術的特點
5.6.4 輻照保藏食品技術的安全性
5.6.5 輻照保藏食品常用劑量
5.6.6 輻照保藏食品的效果
5.7 輻射不育防治害蟲
5.7.1 輻射不育防治害蟲的原理
5.7.2 輻射不育防治害蟲技術的特點
5.7.3 輻射不育防治害蟲技術的幾個步驟
5.8 低劑量輻射對生物的作用
5.8.1 低劑量電離輻射的概述
5.8.2 低劑量輻射對生物作用的研究進展
5.9 輻射在環(huán)境保護中的應用
5.9.1 輻射技術處理環(huán)境污染物的特點
5.9.2 廢水輻射處理
5.9.3 輻射技術凈化煙氣的現狀與前景
5.9.4 輻射技術處理污水淤渣
5.9.5 固體廢物輻射處理
復習思考題
第6章 放射性核素生物示蹤技術
6.1 放射性核素生物示蹤技術的基本原理和特點
6.1.1 放射性核素生物示蹤技術的基本原理
6.1.2 放射性核素生物示蹤技術的特點
6.2 放射性示蹤劑標記技術
6.2.1 示蹤原子的選擇
6.2.2 示蹤劑
6.2.3 放射性核素標記基本技術
6.3 放射性核素示蹤實驗設計
6.3.1 示蹤制劑的選擇和準備
6.3.2 示蹤劑的引入
6.3.3 樣品的采集、制備和測量
6.3.4 物質轉化的示蹤方法
6.4 示蹤動力學
6.4.1 示蹤動力學概述
6.4.2 示蹤動力學分析的一般程序
6.4.3 藥物動力學示蹤技術
6.5 放射分析技術
6.5.1 同位素稀釋法
6.5.2 活化分析法
6.5.3 放射性自顯影
6.6 放射性核素生物示蹤應用實例
6.6.1 植物礦物營養(yǎng)的吸收、運轉和分配研究
6.6.2 植物中物質代謝的研究
6.6.3 植物病理研究與病原診斷
6.6.4 核素示蹤技術在哺乳動物研究中的應用
6.6.5 核素示蹤技術在水生動物研究中的應用
6.6.6 核素示蹤技術在昆蟲學研究中的應用
復習思考題
……
第7章 微生物浸礦
第8章 生物地球化學成礦和探礦
第9章 放射性污染的生物監(jiān)測
第10章 鈾污染的生物治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