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我的前半生:中國上海
第一章
故事的開始(1963年5月)
第二章
童年的最初記憶(1954年—1958年)
第三章
上?!K州河旁的家(1958年—1962年)
第四章
我又有了一個新媽媽
上海徐匯區(qū)天平路的新家(1962年—1971年)
第五章
書籍是我的啟蒙老師
天平路第一小學(1962年—1967年)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開始
我們在上海的生活(1966年—1971年)
第七章
我15歲生日的那天(1969年4月16日)
第八章
我的生身父母(1918年—1954年)
第九章
我的初戀學工學農運動
世界上最好的媽媽(1970年—1971年)
第十章
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初到啟東文工團
(1968年—1971年底)
第十一章
我在啟東文工團開初幾年的演藝生活
(1971年11月—1973年底)
第十二章
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我在啟東文工團的最后幾年(1974年—1976年)
第十三章
我又回到了上海
全國性的大規(guī)模知青回城運動(1976年—1978年)
第十四章
萬事皆有可能——生活和事業(yè)的新起點
我與生父的見面(1976年9月—1978年8月)
第十五章
我的語音老師邱岳峰(1976年9月—1978年8月)
第十六章
福州軍區(qū)話劇團(1978年—1980年)
第十七章
往事如煙——邱岳峰老師的突然逝世(1980年3月30日)
第十八章
上海作家協(xié)會《萌芽》編輯部
激情之路(1981年—1987年)
第十九章
刻骨銘心的愛,但他不屬于我(1982年春)
第二十章
秋天,我們從此天各一方(1982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我的婚姻本不應開始的無歸路(1982年初冬)
第二十二章
婚后的生活
我的兒子出生了,但是……(1983年10月23日)
第二十三章
婚后的四年……
兒子、學習、漸漸消失的愛(1983年—1987年)
第二十四章
一個女人無盡的探尋夢
我將離開中國,前往澳大利亞……(1987年9月)
第二部
我的后半生:澳大利亞·墨爾本
第一章
昨日永不重復、今日亦不相同
到達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第一天(1987年9月5日)
第二章
在澳洲開始的第一步:學校、找工、生活
(1987年9月—10月)
第三章
生活的新轉機(1987年10月—11月)
第四章
我面臨的選擇——黑掉轉入地下
(1987年11月中旬—1990年)
第五章
肖明到澳洲——再次的分離(1988年8月26日)
第六章
在澳洲的四年臨居終于與兒子在澳洲團聚
(1989年6月4日—1993年11月1日)
第七章
兒子與我在澳洲(1991年—1992年)
第八章
生活的轉機我認識了岱渃(1993年初)
第九章
人生在你手中創(chuàng)造生意的起步(1993年—1995年)
第十章
我和岱渃,難忘的一個晚上(1993年圣誕后)
第十一章
終于能回家了,在漫長的七年半以后(1994年5月)
第十二章
只做一件事情,把這件事情做好!我的事業(yè)與生活
(1994年7月—1996年12月)
第十三章
兒子的成長我們買下的第一棟房子
(1995年—1996年8月)
第十四章
我夢中的白色婚禮——我們新婚后的生活
(1997年1月26日)
第十五章
艱難的開端我們的第一個工廠(1997年5月)
第十六章
我先生領我走進了澳洲的上層社會
帶我到全世界旅游(1993年—2015年)
第十七章
走向中國事業(yè)開始更上一層樓——第二家工廠
(2003年—2006年)
第十八章
我與爸爸終生的告別(2003年1月6日)
第十九章
永不放棄的追尋,終將實現(xiàn)的夢
——Adidas澳洲的供貨商(2005年—2013年)
第二十章
Adidas在中國的驗廠制度
業(yè)務擴展到了歐洲,事業(yè)的最高峰
(2006年—2013年)
第二十一章
我的澳洲婆婆變成了一只蝴蝶(2013年)
第二十二章
兒子成長的道路——他不再屬于我
公司的興起和低落(2011年—2014年)
第二十三章
回憶、尋根、重聚、報恩(2014年)
后記
夕陽無限好?。?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