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小曲戲是流行在甘肅省通渭縣境內的一種曲牌體民間戲曲。其歷史源遠流長,是隋唐燕宋,南北俗曲明清時調的傳存和發(fā)展。在當地長期流傳過程中,因“錯用鄉(xiāng)語”而“音隨地改”,形成鮮明的地方特色,成為通渭縣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之一。通渭小曲戲演唱取用通渭方言,曲調嫻雅,唱詞淺顯易懂,故事情節(jié)簡單,充滿鄉(xiāng)土氣息,在當地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不僅年關節(jié)慶演唱小曲戲已成俗例,平時飯后茶余,知音藝友相聚一起彈唱自娛,處處可見可聞,不絕如縷。其演唱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清曲清唱,自唱自奏,自娛自樂;一種是戲曲表演,依據角色,化妝表演,說事唱情。曲調有喜、怒、哀、樂、憂、思之分,角色有生、丑、凈、旦之別?!扒f莊興小曲,社社有小曲,人人唱小曲,四季樂小曲”是通渭人對小曲戲情有獨鐘的真實寫照。2011年5月,通渭小曲戲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進一步保護和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通渭小曲戲,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宣傳黨的政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同時,從青少年抓起,開展通渭小曲戲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yè)活動,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傳承保護意識,縣文化館將近幾年來曲藝藝人新刨編的通渭小曲戲中、小型劇目12本加以整理,并配以曲調曲譜,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