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時代(1922-1937年)
(一)改名換姓:學魯迅、丁玲隨母姓
(二)家住臨潼:從女媧“煉石補天”到“西安事變”
(三)我的家庭:祖祖輩輩靠種地為生
(四)童年往事:四五歲時開始挖野菜、割草
(五)偶爾上學:學了《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guī)》《四書》
(六)走向革命:開始讀馬克思、列寧的文章
(七)奔赴延安:得自己籌集路費
第二章 延安歲月(1938-1945年)
(一)進入抗大:一面學習,一面種地
(二)緊張學習:當助教后拼命讀書
(三)整風前的延安生活:歌聲遍地,自由平等
(四)勞動生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五)延安整風:“是王實味掛帥,還是馬克思掛帥”
(六)搶救運動:一時被迫承認自己是“復興社”成員
(七)告別延安:急于離去,“沒打算活過二十五歲”
第三章 東北四年(1945-1950年)
(一)到東北去:和張聞天、高崗同乘一節(jié)悶罐車
(二)雙城工作:提前繳了保安隊的槍械
(三)南下土改:接受張聞天領導
第四章 在駐蘇使館(1950-1955年)
(一)待命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等了一年零兩個月
(二)跟張聞天赴蘇:使館面貌完全改觀
(三)當研究室主任:研究報告受到周恩來重視
(四)隨張聞天回國述職:給我創(chuàng)造條件解決婚姻問題
(五)參加日內瓦會議:代表團眾生相
(六)離蘇回國:自費參觀列寧格勒
第五章 跟張聞天回到外交部(1955-1959年)
(一)坐上“特別快車”:成了張聞天的“秘書”
(二)編《每周通報》等內部報刊:毛澤東也經???br />(三)起草修改文件:張聞天一般不征引毛澤東語錄
(四)跟張聞天視察駐外使館:“請何主任給大家作報告”
(五)外交部的運動:因埋頭業(yè)務,做了旁觀者
(六)張聞天的外交工作作風:與周恩來、陳毅的異同
第六章 禍從天降的反右傾(1959-1960年)
(一)卷地而來的反右傾風暴:被迫同張聞天劃清界限,表明“堅決跟毛主席走”
(二)對我的批斗:批判我追隨張聞天“反總理”
第七章 饑餓線上掙扎的一年(1960年)
(一)下放安徽:一個油炸蘿卜絲素丸子要賣一塊錢
(二)農村情景:雞犬不相聞,死一般寂靜
(三)“躍進”種種:“村村點火,處處冒煙”
(四)下放生活點滴:一天吃了四十多斤蘿卜
(五)告別安徽:從來沒見過人們這么木然
第八章 “文革”前五年(1961-1965年)
(一)調理身體:打下好幾十條蛔蟲
(二)出任綜合組組長:“你裝什么蒜,見了人都不理”
(三)甄別和輪訓:我沒有任何反對三面紅旗的言行
(四)參加“四清”:“三農問題”早已存在
第九章 卷入“文化大革命”(1966-1968年)
(一)一回到北京就成了牛鬼蛇神,
(二)抄家與破四舊
(三)在被隔離的日子里:每天上班打掃二十來個女廁所
第十章 九年干校生涯(1969-1978年)
(一)干校探源:從毛主席的批示說起
(二)凄涼上干校:訓練豬聽指揮回圈和上廁所
(三)干校的后五年:開除黨籍受沉重打擊
第十一章 20年冤案得到平反(1978~1979年)
(一)等候復查:又先后學起了英文和日文
(二)復查的交鋒:最終在《審改決定》上簽了字
第十二章 恢復工作(1978——1979年)
(一)離開外交部:轉人中國社會科學院
(二)為張聞天平反:參與起草悼詞
(三)中央國際問題寫作小組:住進了江青使用過的小套間
(四)籌建國際片:效仿“劉備借荊州”巧要地
第十三章 日本研究所(1980-1988年)
(一)受命籌建:不攀領導、不走后門
(二)學科建設:著重抓日本經濟的研究
(三)全國規(guī)劃和學術交流:代表團訪問日本
(四)我的研究工作:從來沒請過他人代我起草稿件
(五)離開日本所:轉入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第十四章 國研中心(1988-1995年)
(一)崗位變了:還掛名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二)科研工作:創(chuàng)辦“政策建議”短小報告
(三)離開國研中心:1999年77歲時辦離休手續(xù)
第十五章 離休以后(1999年至今)
(一)改行學習黨史:希望留下點歷史資料
(二)“自傳”從口述變手寫:力求表達準確,保持個人文風
附錄 何老印象(邢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