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與圓的交響——中日古代演出空間文化散論(二)
蕭觀音[回心院]與曲詞演進再認識
論“樂府”與古代戲曲文體觀念的嬗變
稷山城西化肥廠金墓雜劇磚雕考述
山西離石石盤村圣母廟及其戲曲碑刻考
宋金說唱音樂考論
宋元說藥伎藝及其戲劇形態(tài)論略
宋金“鬧”字戲小考——兼談戲曲“打鬧”形態(tài)的確立
沈自晉的《南詞新譜》及其曲學理論
借“拗嗓”說曲律立昆腔為正宗——我看晚明吳越曲家爆炒的“湯沈之爭”
“曲終奏雅”:古代戲曲收場藝術的突破——以清代戲曲評點為論述中心
清代鄉(xiāng)村演劇的風行與厲禁——以康雍乾時期的江南地區(qū)為例
邵江海與“撿戲”:民間藝人的編劇藝術
從戲班與道士班兼職看中國戲曲的求生之道
王驥德《西廂記》校注研究——兼論王季思、周錫山校注之得失
晚明杭州書坊刻印戲曲考述
《三十六聲粉鐸圖詠》劇目次序考辨
嘉慶朝《鋒劍春秋》題綱本探微
清官寒窯戲演出述略
湖南影戲“科儀文本”之形態(tài)研究
東京新宿花園神社大祭及神樂表演考察
山西臨猗吉家營地臺戲調查報告
元曲方言詞語河津話釋例
戲劇學研究的努力實踐——讀范春義《焦循戲劇學研究》
稿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