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史學(xué)理論袁傳璋史記研究論叢

袁傳璋史記研究論叢

袁傳璋史記研究論叢

定 價:¥50.00

作 者: 袁傳璋 著
出版社: 安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 安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學(xué)術(shù)文庫
標 簽: 歷史 歷史研究 史學(xué)理論

ISBN: 9787567620346 出版時間: 2015-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7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袁傳璋史記研究論叢》是袁傳璋先生史記研究論文之精選,以史學(xué)、文獻學(xué)、語言學(xué)、文學(xué)四類研究視角加以編排,包括《司馬遷與中華文明述論》、《司馬遷與《史記》疑案研究》、《史記三家注研究》三部分。這些論文體現(xiàn)了言有所本的淳樸學(xué)風(fēng)和高品質(zhì)的學(xué)術(shù)水平,具有較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

作者簡介

暫缺《袁傳璋史記研究論叢》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
代序:推陳出新,自成一家之言——袁傳璋教授《史記》研究論
司馬遷與中華文明述論
一、引言
二、司馬遷的生平與著作
三、《史記》編纂歷程與主旨的演變
四、司馬遷在中華文明史中的地位
五、結(jié)論
司馬遷與《史記》疑案研究
司馬遷生于武帝建元六年新證
一、《索隱》注引《博物志》、《正義》按語在證明自身準確無訛前不能作為推算司馬遷生年的“直接證據(jù)”
二、太史公自敘提供了推算其生年的基本線索,《報任安書》的作年乃是推算其生年的基準點
三、司馬遷的入仕為郎與壯游在時間上前后相承,南游歸來后即因父蔭仕為郎中
四、據(jù)太史公自敘考定其生年為建元六年
五、從書法史的角度看《正義》“按遷年四十二歲”系“按遷年世二歲”之訛
從書體演變角度論《索隱》《正義》的十年之差——兼為司馬遷生于武帝建元六年說補證
一、王國維關(guān)于司馬遷生年的結(jié)論有待進一步商榷
二、所謂日本“南化本”《索隱》作“年三十八”的“鐵證”實為偽證
三、今本《史》、《漢》中“二十”與“三十”罕見相訛
四、今本《史》、《漢》中“三十”與“四十”經(jīng)常相訛
五、從以上考證得出兩點基本認識
六、從由唐至宋“三十”、“四十”及“世”字書體演變考察《索隱》、《正義》十年之差的成因
太史公“二十歲前在故鄉(xiāng)耕讀說”商酌
一、引言
二、從史公自敘推斷他二十歲前不可能在故鄉(xiāng)耕讀
三、司馬遷見大俠郭解只能在長安和茂陵
四、司馬遷“問故”孔安國必在京師
五、夏陽不具備培養(yǎng)司馬遷“古文”英才的條件
王國維之司馬遷“卒年與武帝相終始說”商兌
一、引言
二、王國維考證司馬遷卒年的三段論式
三、王國維的大前提——郭穰在后元二年擔任內(nèi)謁者令,事實上并不存在
四、王國維的小前提——內(nèi)謁者令亦即中書謁者令,純屬鑿空為說
五、結(jié)論:司馬遷“卒年與武帝相終始說”不能成立
郭沫若之司馬遷“卒于太始四年說”質(zhì)疑——兼論《報任安書》的作年
一、司馬遷“卒于太始四年說”合理的內(nèi)核及其定年的誤區(qū)
二、任安行跡與仕歷考索
三、任安賜書與司馬遷“會東從上來”
四、《報任安書》作于征和二年考
五、結(jié)論:司馬遷驟死于征和二年尾
司馬遷“卒于武帝之后說”斟誤
一、民國以前學(xué)者關(guān)于史公卒年的諸種說法均屬臆測而無實證
二、程金造提出司馬遷“卒于武帝之后說”的四項“具體證據(jù)”
三、褚少孫“太史公記事盡于孝武之事”并無記事及于武帝之崩的含義
四、今本《史記》稱“今上”為“武帝”悉為后人妄改
五、《史記》成書在“征和以后說”平議
《史記·三王世家》“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為劉安國考
一、《索隱》注“臣安”為“任安”攪起的大波
二、論“行宗正事”的“臣安”絕非任安
三、以太子少傅的本職暫“行宗正事”的“臣安”為劉安國考
為衛(wèi)宏之司馬遷“下獄死說”辨誣補證
一、衛(wèi)宏提出司馬遷“下獄死說”所遭遇的困境
二、程金造指摘衛(wèi)宏所說“不實”三事從司馬遷本人的文字均得到證實
三、太史公建置及職守考索
四、衛(wèi)宏諳熟西京舊事學(xué)術(shù)淵源有自
五、自漢訖唐之史學(xué)名家均稱司馬遷作《史記》刑誅
子夏教衍西河地域考論
一、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fā)明章句始于子夏
二、撲朔迷離話西河
三、子夏退教西河當在衛(wèi)境
四、余論:《禮記·檀弓》“子夏退老西河”鄭《注》辨惑
史記三家注研究
程金造之“《史記正義佚存》偽托說”平議
一、前言
二、一分本先人之見剪輯而成的文本
三、“疑非中國學(xué)人所為說”平議
四、“雜抄群書又多可疑者說”商略
五、余論
《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佚存》手稿之文獻價值
一、引言
二、對讀札記
三、文獻價值
宋人著作五種征引《史記正義》佚文考索及相關(guān)問題討論
一、《史記》三家注簡說與張守節(jié)事歷鉤沉
二、合刻本對《正義》的刪削與日本學(xué)者的輯佚
三、宋人著作五種征引《史記正義》佚文考索概述
四、《括地志》與《史記正義》關(guān)系之探究
五、宋人著作五種征引《史記正義》佚文之文獻價值
《玉?!氛饕妒酚浾x》佚文考索——宋人著作五種征引《史記正義》佚文考索之一
一、引言
二、《玉?!氛饕妒酚浾x》佚文考索
三、《玉?!氛饕妒酚浾x》佚文的價值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