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書院文庫總序湯一介
一、《周易》的本質
二、《周易》的人道觀與諸子學
三、諸子學對《周易》的哲學承傳
(一)生生之道中的保生觀
(二)終始之道的善生觀
(三)時中之道的久生觀
(四)君子之道的達生觀
(五)《周易》的稽疑大用
(六)稽疑的邏輯推論原理
(七)((左傳》中的筮例與“易象”
四、諸子不得不由《周易》出?
(一)為什么諸子百家不得不由《周易》出?
(二)諸子百家為什么要向《周易》學習呢?
五、《周易》的善生文化精神
六、諸子體現(xiàn)的《周易》的善生與保生文化精神
(一)孔子:“無咎”
(二)老子:“無為”
(三)墨子:“無私”
(四)莊子:“無我”
(五)韓非子:強調“法、術、勢”的原則
(六)茍子:“學禮”“知止”“積善”
七、諸子學中的全生(保生及善生)方法學
(一)向內超越:乃德行力的增長,內省修養(yǎng)實踐學
甲、成君子:以實踐“謙”德為上
乙、不貳過:以養(yǎng)成“反與復”之能為上
丙、善補過:文明以修習“觀心”為上
丁、“寡過”之機:以“知義”為上
(二)向外超越:認識力的提升
甲、存在與思想的分野;道與有無的關系
乙、指與物、名與實的關系;名,既不是物,
也不是指,乃天下無指者也
(三)利用厚生之道:造化力的精進
甲、要知微明
乙、要知善始
丙、要積陰德
丁、要去除“宿命論”觀念
戊、要“忘我”,勿被“我知”所困
己、要善用合道的“謀與應”以求勝,
成為兵家的戰(zhàn)略準則
庚、韓非子的“主道”法則
辛、五行生克流行說
附錄:
A、《左傳》《國語》中《周易》筮法之例證
B、《左傳》《國語》中《周易》筮法例證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