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馬克思正義思想的探究框架及其當代價值
一 馬克思正義思想的研究現狀
二 馬克思正義思想的探究框架
三 馬克思的正義思想與當代
第一章 誰之正義?
第一節(jié) 從人陛很設走向處于既定社會歷史境遇中的“現實的個人”
一 從理性人的人性假設走向處于既定社會歷史境遇中的“現實的個人”
二 “現實的個人”之價值規(guī)定性的基本結構
三 “價值人”
第二節(jié) 人的社會分化與社會分層
一 “現實的個人”之價值規(guī)定性與人的社會分化
二 “現實的個人”之社會歷史規(guī)定性與人的社會分化
三 社會分層結構
四 社會分層與正義
小結
第二章 何之正義?
第一節(jié) 社會資源的構成
一 社會資源的構成
二 社會資源的類型及相互關系
三 馬克思生產決定分配思想的科學性和時代性
第二節(jié) 社會資源的配置方式
一社會資源的配置方式
二 重新認識所有制
第三節(jié) 社會分工鏈條與社會生活機會
一 社會分工鏈條
二 社會生活機會
三 公共服務資源
四 社會學和政治學領域涉及的其他社會資源
小結
第三章 何為正義?
第一節(jié) 制度設計的品質
一 制度設計
二 正義:制度設計兼顧社會各個群體利益要求的品質
三 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科學性
第二節(jié) 程序正義
一 程序正義
二 人治與法治
三 “禮”和“仁”:儒家學說關于程序正義的程序和價值的思想
第三節(jié) 分配正義
一 分配正義的概念界定
二 馬克思對分配正義的批判和闡釋
三 基于“價值人”的分配正義
四 羅爾斯的差別原則
第四節(jié) 正義感
一 歷史唯物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視野中的正義感
二 正義感的心理機制
三 正義觀念的普遍化
四 主體間性如何可能?
小結
第四章 正義的歷史實現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社會分層結構決定正義的歷史實現形態(tài)
一 社會分層結構
二 社會分層結構決定正義的歷史實現形態(tài)
三 社會分層結構的變化推動正義的歷史發(fā)展
四 馬克思階級學說的科學性和時代性
第二節(jié) 正義的歷史實現形態(tài)
一 等級正義
二 權利正義
三 社會正義
四 價值正義
第三節(jié) 正義觀念的變遷
一 自然正義
二 德性正義
三 共同體價值
四 權利正義從自然法到人的自我立法
五 對法權觀念的反思批判
第四節(jié) 正義的歷史性與超歷史性、批判性和建構性及其統(tǒng)一
一 正義的歷史性和超歷史性
二 正義的批判性與建構性
三 正義的歷史性、超歷史性、批判性與建構性的統(tǒng)一
四 走出事實與價值的悖論
第五節(jié) 走向社會正義的歷史之路
一 自覺調整社會的制度設計
二 自覺培育社會的中間群體和新興群體
三 自覺調整社會資源配置,促進新型社會資源的發(fā)展
四 “世界歷史”與民族共同體制度設計的變革
五 自覺推進理論探索與文明反思的文化工程
小結
第五章 走出正義的悖論——對正義相關范疇的探究
結束語 研究馬克思的正義思想,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理論資源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