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1
前言/ 7
第一部部只管打坐:靜心體悟佛性之美/17
“當我們不期待任何事,我們便可以成為自己。這就是我
們坐禪之道——去完完全全地活在每一當刻之中?!?br />讓你心進入全然完美的寧靜狀態(tài)/ 19
惟有去做,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 23
擁有自一切事物中解脫的自在/ 28
不再執(zhí)著于一個陳舊的自我/ 34
改變我們的業(yè)力/ 41
享受你的生命/ 46
像一頭大象般行走/ 52
第二部 平常心,佛之心/57
“對實相的所有描述,都是對‘空’之世界的有限表達。
然而我們執(zhí)著于這些敘述而認它們?yōu)閷嵪?;那是一個謬
誤。”
從“空”捎來的一封信/ 59
在咀嚼中才能發(fā)現(xiàn)糙米的美味/ 66
如廁的禪道:清除我們的執(zhí)著/ 69
如同土壤,空性是一切之母/ 76
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場電影/ 78
回歸廣大的心胸/ 83
平常心,佛之心/ 89
第三部 敞開自己,放下一切/95
“研習真正的禪,并不是口頭文章。只要敞開自己,放下
一切。不論發(fā)生什么事,密切地研究它,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
么。這是基本的態(tài)度。”
來自內在的支持/ 97
打開本性,傾聽你的直覺/ 103
尋找自己,找出答案/ 106
以親切慈悲的呼吸關照你的修行/ 113
尊敬萬物,讓妄念之心停頓下來/ 118
不為持戒而持戒/ 123
純凈之絲,銳利之鐵/ 129
第四部 不論我到何處,皆與自己相見/135
“這就是佛所教示的秘密。也許是如此,但不總是如此。
不被文字或規(guī)則所拘束纏縛,也沒有許多預設的成見,我
們真實地做一些事情;而且經由實際從事某些事,應用了
我們的法教?!?br />嚴格執(zhí)著于某事是一種懶惰/ 137
修行,即以佛教徒的方式闡說生命之道/ 143
專注:成就心的平靜和清明之道/ 149
不論我到何處,皆與自己相見/ 155
修一顆大心,涵容一切/ 160
真摯的修行/ 165
不管你在哪里,與萬物為一/ 171
第五部 不論你在何方,開悟即在當下/177
“即使在我們不完美的修行中,開悟就在那里。我們只是
不知道罷了。所以,重點是,在證得開悟之前,發(fā)現(xiàn)修行
的真正意義。不論你在何方,開悟即在當下。如果你在所
在之處,當下站立起來,那便是覺悟?!?br />隨處即開悟/ 179
不執(zhí)著于開悟/ 184
專屬于你的教法/ 188
站在大地上/ 194
足夠的問題/ 200
日面佛,月面佛/ 204
如蛙之禪坐/ 210
編后記/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