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動力工程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與應用(第2版)

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與應用(第2版)

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與應用(第2版)

定 價:¥79.00

作 者: 楊洪興,呂琳,彭晉卿,周偉 著
出版社: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建筑 建筑科學 通論/工具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2182862 出版時間: 2015-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466 字數:  

內容簡介

  《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與應用(第2版)》是香港理工大學楊洪興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總結多年來太陽能建筑研究和工程應用實踐成果的基礎上編寫的。書中深入闡明了太陽能光伏技術、太陽能空調技術、太陽能熱利用技術以及太陽能光纖照明技術和建筑物相結合的應用原理、設計方法和工程實例?!短柲芙ㄖ惑w化技術與應用(第2版)》著重介紹了典型系統(tǒng)和主要設備的原理、工程安裝、系統(tǒng)操作和維護保養(yǎng)等高科技理論和實踐經驗,并力爭反映作者在該領域內的研究成果。《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與應用(第2版)》分3大部分共11章。第1部分為建筑物光伏一體化技術。重點講述了光伏建筑的設計、施工及維護并給出了應用實例;對光伏建筑的經濟、環(huán)境和市場前景進行了分析。第2部分為建筑物太陽能空調技術。對太陽能吸收式制冷、太陽能吸附式制冷等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設計方法進行了闡述;詳細介紹了太陽能除濕技術理論,并對其性能進行了模擬分析;分析了常用的太陽能蓄熱方式;給出了太陽能空調技術與建筑物結合的設計方法及工程實例。第3部分為其他太陽能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及太陽能光導管照明及光纖照明技術。對太陽能集熱器的原理、性能及選擇計算進行了分析;闡明了太陽能干燥技術的要點;介紹了太陽房及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與建筑物相結合的設計原理,并給出了工程實例;詳細介紹了太陽能光導管技術和光線照明技術在高層建筑、隧道工程等不同場合中的應用?!短柲芙ㄖ惑w化技術與應用(第2版)》第二版的特點:(1)增加了一些新型建筑一體化光伏系統(tǒng),主要包括半透明通風型光伏窗和遮陽型光伏系統(tǒng)。(2)專門增加了一個章節(jié)從工作原理、系統(tǒng)設計和性能測試等方面來介紹利用光纖傳導的太陽能照明技術。(3)更新了有關太陽能光伏/光熱一體化系統(tǒng)(PV/T)和太陽能輔助溶液除濕空調領域的研究成果,給出了作者及其研究團隊的實驗數據和數值模擬結果。(4)新增了太陽能光伏組件和系統(tǒng)的性能模擬、國內外光伏建筑發(fā)展現狀、新型光伏建筑應用實例以及太陽能輔助除濕技術等內容。(5)對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研究進展、光伏建筑的發(fā)展趨勢和前景等內容進行了更新、補充。如對新型鈣鈦礦電池和雙面電池、薄膜組件效率、光伏組件價格、全球光伏裝機容量等方面的進展進行了綜合闡述?!短柲芙ㄖ惑w化技術與應用(第2版)》可供太陽能建筑設計、施工及運行維護人員、建筑投資開發(fā)商、從事太陽能研究工作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學校本科生、大專學生、業(yè)余大學和函授大學的教學、培訓用書。

作者簡介

  楊洪興,1982年畢業(yè)于天津大學暖通空調專業(yè),獲得學士學位,于1989年開始在英國威爾士大學卡迪夫學院學習,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并做了兩年的博士后研究。從1995年開始,受聘于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系進行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建筑節(jié)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系教授、可再生能源研究室主任、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國際《AppliedEnergy》期刊副編輯。已發(fā)表250多篇雜志和會議論文,在建筑節(jié)能和太陽能利用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建樹。呂琳,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于1996年獲得山東建筑大學暖通專業(yè)工學學士,2000年獲得同濟大學暖通專業(yè)工學碩士,2004年獲得香港理工大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梧誠(亞洲)從事建筑工程能源顧問工作,2006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學。呂琳博士為英國能源學會會員,英國屋宇設備工程師學會會員,英國工程院注冊工程師。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建筑中新能源和綠色建筑新材料的應用和開發(fā),以及建筑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流體及傳熱傳質研究。彭晉卿,2007年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暖通空調專業(yè),獲得學上學位;20lO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學碩士學位;2014年獲得香港理工大學哲學博上學位。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學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從事過副研究員、博士后研究員和訪問學者工作。2015年應聘為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建筑一體化光伏技術應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先進窗戶與幕墻技術、超低溫工程技術。已發(fā)表40余篇期刊和會議論文。周偉,2008年獲得香港理工大學博士學位并繼續(xù)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上期間共發(fā)表各類學術論文20余篇,主要從事風光互補發(fā)電、光伏建筑一體化研究等項目。2009年加入香港應用科學技術研究院,組建了綠色能源團隊,從香港創(chuàng)新科技署成功申請并主持了兩項研發(fā)課題,成功研發(fā)了高倍聚光光伏發(fā)電模組,并申請了2項美國專利、2項中國發(fā)明專利和2項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014年合作創(chuàng)立了香港聚光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實現聚光光伏發(fā)電模組的產業(yè)化。

圖書目錄

第1部分 建筑物光伏一體化技術
第1章 光伏建筑發(fā)電系統(tǒng)簡介
1.1 光伏發(fā)電的基本知識
1.1.1 光伏發(fā)電原理
1.1.2 光伏材料
1.1.3 常見太陽能電池及生產工藝流程
1.1.4 光伏建筑一體化
1.2 太陽能電池輸出性能模擬
1.2.1 太陽能電池數學模型概述
1.2.2 理想二極管模型
1.2.3 四參數模型
1.2.4 五參數模型
1.2.5 雙二極管模型
1.2.6 其他模型
1.2.7 太陽能電池模型的求解方法
1.2.8 光伏組件和光伏陣列數學模型
1.2.9 常用太陽能光伏發(fā)電模擬軟件
1.3 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
1.3.1 獨立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
1.3.2 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
1.3.3 風力、光伏和柴油機一體化發(fā)電系統(tǒng)
1.4 太陽能光伏建筑發(fā)電系統(tǒng)的主要部件
1.4.1 太陽能電池板
1.4.2 電能儲存
1.4.3 逆變器
1.4.4 系統(tǒng)控制元件
1.4.5 安全運行元件
1.5 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發(fā)展現狀
1.5.1 光伏建筑的優(yōu)點
1.5.2 光伏建筑的分類與應用
1.5.3 國外光伏建筑發(fā)展現狀
1.5.4 光伏建筑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對措施
本章參考文獻
第2章 光伏建筑系統(tǒng)的設計、施工及維護
2.1 光伏建筑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
2.1.1 當地氣象參數的收集
2.1.2 負載情況分析
2.1.3 光伏板*佳傾斜角的確定
2.1.4 光伏系統(tǒng)總功率的概算
2.2 光伏建筑復合結構的傳熱和發(fā)電模擬仿真
2.2.1 光伏屋頂的傳熱和發(fā)電模擬仿真
2.2.2 光伏墻的傳熱和發(fā)電模擬仿真
2.2.3 光伏幕墻和雙層光伏窗的傳熱模擬研究
2.3 半透明光伏幕墻的綜合能源性能
2.3.1 半透明光伏幕墻的結構設計
2.3.2 半透明光伏幕墻實驗研究
2.3.3 光伏幕墻綜合性能模擬
2.4 遮陽型光伏系統(tǒng)的設計與性能研究
2.4.1 遮陽型光伏系統(tǒng)的優(yōu)化設計
2.4.2 遮陽型光伏系統(tǒng)的綜合能源效率
2.5 太陽能光伏建筑系統(tǒng)的安裝
2.5.1 光伏組件的安裝
2.5.2 蓄電池的安裝與維護
2.5.3 逆變器的安裝
2.5.4 電子線路的安裝
2.5.5 接地及防雷安裝
2.5.6 工程驗收
本章參考文獻
第3章 光伏建筑的相關法令和應用實例
3.1 新能源政策對光伏建筑發(fā)展的影響
3.1.1 國外光伏建筑的發(fā)展
3.1.2 我國內地光伏建筑的發(fā)展
3.1.3 我國香港地區(qū)光伏建筑的發(fā)展
3.1.4 發(fā)展光伏建筑的基本矛盾
3.1.5 對光伏建筑發(fā)展的建議
3.2 國內外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相關標準和規(guī)定
3.2.1 獨立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主要標準及規(guī)定
3.2.2 并網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主要標準及規(guī)定
3.2.3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3.2.4 我國香港地區(qū)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系統(tǒng)與電網接駁的技術指引
3.3 光伏建筑應用實例
3.3.1 香港理工大學S樓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tǒng)
3.3.2 香港理工大學Y樓光伏系統(tǒng)
3.3.3 灣仔政府大樓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tǒng)
3.3.4 基慧小學(馬灣)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tǒng)
3.3.5 香港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的光伏系統(tǒng)
3.3.6 香港科學園的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tǒng)
3.3.7 嘉道理農場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
3.3.8 南丫島太陽能屋頂發(fā)電系統(tǒng)
3.3.9 武漢新城國際博覽中心屋頂光伏系統(tǒng)
3.3.10 光伏建筑技術的應用前景
本章參考文獻
第4章 光伏建筑的經濟、環(huán)境和市場前景分析
4.1 光伏建筑的經濟性分析
4.1.1 經濟效益評價的基本原理
4.1.2 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tǒng)的經濟效益
4.1.3 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tǒng)的成本
4.1.4 典型案例分析
4.2 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tǒng)對環(huán)境的影響
4.2.1 光伏組件的生產
4.2.2 光伏系統(tǒng)的運行
4.2.3 光伏組件的回收
4.2.4 光伏系統(tǒng)的可持續(xù)性分析
4.3 光伏一體化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前景
4.3.1 世界光伏產業(yè)和市場的發(fā)展
4.3.2 我國的光伏產業(yè)發(fā)展
4.3.3 光伏一體化系統(tǒng)在世界各國的發(fā)展
4.3.4 世界光伏技術發(fā)展趨勢
4.3.5 世界光伏發(fā)展的目標和發(fā)展前景
本章參考文獻
第2部分 建筑物太陽能空調技術
第5章 太陽能制冷技術
5.1 太陽能熱利用及太陽能集熱器
5.1.1 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
5.1.2 聚焦型太陽能集熱器
5.1.3 太陽能集熱器的熱性能
5.2 太陽能吸收式制冷技術
5.2.1 吸收式制冷原理
5.2.2 吸收式制冷的性能指標
5.2.3 溴化鋰吸收式制冷
5.2.4 氨一水吸收式制冷
5.2.5 太陽能吸收式制冷系統(tǒng)
5.3 太陽能吸附式制冷技術
5.3.1 太陽能吸附式制冷原理
5.3.2 基本型吸附式制冷循環(huán)
5.3.3 連續(xù)回熱型吸附式制冷循環(huán)
5.3.4 雙效復疊吸附式制冷系統(tǒng)
5.4 其他太陽能制冷方式
5.4.1 太陽能蒸氣噴射式制冷
5.4.2 太陽能熱機驅動蒸氣壓縮式制冷
本章參考文獻
第6章 太陽能除濕空調技術
6.1 太陽能在空調系統(tǒng)中應用的契機——溫濕度獨立控制
6.1.1 除熱除濕的特點和現有技術的缺點
6.1.2 溫濕度獨立控制及其特點
6.1.3 高溫冷源的選擇
6.1.4 空調末端的選擇
6.2 太陽能固體吸附式除濕裝置
6.2.1 轉輪除濕機的工作原理
6.2.2 轉輪除濕系統(tǒng)的特點
6.2.3 轉輪除濕機吸附材料的研究進展
6.2.4 基于太陽能再生的轉輪除濕獨立新風系統(tǒng)
6.2.5 除濕轉輪的數學模型
6.2.6 溶液除濕的數學模型
6.3 太陽能溶液除濕空調
6.3.1 溶液除濕原理簡述
6.3.2 太陽能溶液除濕空調的應用
6.3.3 除濕溶液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6.3.4 溶液除濕器分類
6.3.5 溶液除濕潛能蓄能性能分析
6.3.6 除濕劑的選擇
6.3.7 填料的選擇
6.3.8 三種除濕器性能的比較
6.3.9 太陽能溶液再生裝置
6.3.10 太陽能溶液集熱/再生器性能實驗研究
6.3.11 太陽能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全年性能模擬與經濟分析
6.3.12 小結
6.4 膜除濕技術
6.4.1 膜材料的選擇
6.4.2 不同形式的膜組件
6.5 除濕技術應用案例
6.5.1 轉輪除濕與熱泵耦合空調系統(tǒng)
6.5.2 溶液除濕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tǒng)
6.5.3 膜全熱交換器在空調系統(tǒng)中的應用
本章參考文獻
第7章 太陽能制冷與空調系統(tǒng)的蓄能方式
7.1 太陽能熱儲存
7.1.1 熱能存儲的基本原理
7.1.2 熱量儲存的評價依據
7.1.3 太陽能蓄熱系統(tǒng)中應注意的問題
7.1.4 顯熱蓄熱
7.1.5 相變蓄熱
7.1.6 化學能蓄熱
7.2 蓄能太陽能空調系統(tǒng)
7.2.1 顯熱蓄能太陽能空調系統(tǒng)
7.2.2 潛熱(相變)蓄能太陽能空調系統(tǒng)
本章參考文獻
第8章 太陽能制冷、空調與建筑物的有機結合
8.1 影響太陽能制冷空調的氣候條件
8.1.1 我國的太陽能資源分布
8.1.2 氣候對太陽能制冷、空調的影響
8.2 太陽能制冷、空調技術與建筑設計的結合
8.2.1 合理設計和規(guī)劃建筑物
8.2.2 建筑物降低夏季冷負荷的防熱綜合措施
8.2.3 太陽能制冷、空調技術與建筑物的有機結合
8.2.4 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與建筑物結合設計的實施
8.2.5 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與建筑物有機結合的發(fā)展前景
8.3 太陽能制冷、空調技術在建筑物中的應用研究
8.3.1 太陽能制冷、空調系統(tǒng)的特點
8.3.2 太陽能制冷、空調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實例
8.3.3 太陽能制冷、空調技術在世界其他國家的研究及應用
本章參考文獻
第3部分 其他太陽能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
第9章 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簡介
9.1 太陽能熱利用中的傳熱問題
9.1.1 傳熱學基礎知識
9.1.2 太陽能熱利用中的典型傳熱過程
9.2 太陽能集熱、干燥技術
9.2.1 太陽能集熱器
9.2.2 太陽能干燥技術
9.3 太陽能的熱儲存及熱水系統(tǒng)
9.3.1 太陽能熱儲存技術
9.3.2 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
本章參考文獻
第10章 太陽能熱系統(tǒng)與建筑物的結合
10.1 太陽房
10.1.1 被動式太陽房的結構和原理
10.1.2 太陽房設計要求
10.1.3 太陽房熱工計算
10.1.4 太陽能溫室
10.1.5 太陽能熱儲存和集熱方式
10.2 太陽能建筑熱水系統(tǒng)一體化
10.2.1 太陽能建筑熱水一體化系統(tǒng)結構
10.2.2 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與建筑結合的特點
10.2.3 設計需要考慮的一般原則
10.2.4 太陽能建筑熱水系統(tǒng)一體化實例和年能耗模擬分析
10.3 太陽能光伏、熱水一體化系統(tǒng)
10.3.1 太陽能光伏光熱一體化系統(tǒng)簡介
10.3.2 太陽能光伏光熱自然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動態(tài)模擬
10.3.3 太陽能光伏光熱自然循環(huán)熱水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
10.3.4 遮陽型光伏光熱一體化系統(tǒng)在我國香港地區(qū)的應用
10.4 太陽能熱利用建筑的經濟分析
10.4.1 經濟分析的必要條件
10.4.2 經濟方法概要
10.4.3 太陽能熱系統(tǒng)的成本
10.4.4 太陽能轉換系統(tǒng)設計參數
10.4.5 太陽房經濟性分析
本章參考文獻
第11章 太陽能照明技術
11.1 太陽能照明裝置
11.1.1 太陽能光纖照明技術
11.1.2 太陽能光導管照明系統(tǒng)
11.2 太陽能照明系統(tǒng)設計與應用
11.2.1 太陽能光纖照明技術的設計
11.2.2 太陽能光導管照明技術在隧道中的應用
11.2.3 高層大廈遠程采光系統(tǒng)的設計
11.2.4 太陽能照明系統(tǒng)的應用實例
11.3 太陽能照明系統(tǒng)在高層住宅建筑中的應用
11.3.1 混合遠程源太陽能照明系統(tǒng)設計
11.3.2 混合遠程源太陽能照明系統(tǒng)的應用測試
11.3.3 遠程源太陽能照明系統(tǒng)的設計指導
11.3.4 遠程源太陽能照明系統(tǒng)的設計細節(jié)
11.3.5 遠程源太陽能照明系統(tǒng)的成本分析
11.3.6 環(huán)保效益
本章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