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第1章 實驗基本知識與技能
1.1 顯微鏡的構造、使用和保養(yǎng)
1.2 動物解剖器械的種類與使用
1.3 實驗常用溶液及試劑的配制
1.4 動物玻片標本的制作技術
1.5 動物浸制標本的制作與保存
1.6 昆蟲展翅標本的制作技術
1.7 鳥獸剝制標本的制作技術
1.8 動物學繪畫及圖片的處理
1.9 動物學分類檢索工具書的使用
1.10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tǒng)的使用
1.11 動物個體方位和切面
1.12 動物實驗的倫理準則
1.13 動物實驗的生物安全與防護
1.14 動物實驗報告及論文的撰寫
第2章 動物形態(tài)與結構實驗
2.1 動物的細胞、組織及早期胚胎結構
2.2 眼蟲、變形蟲和草履蟲等原生動物
2.3 水螅和渦蟲的比較
2.4 華枝睪吸蟲和豬帶絳蟲的比較
2.5 蛔蟲和蚯蚓的比較解剖
2.6 河蚌的形態(tài)及解剖
2.7 烏賊的解剖觀察
2.8 螯蝦和棉蝗的比較解剖
2.9 文昌魚及其它低等脊索動物
2.10鯉魚(或鯽魚)的外形與內部解剖
2.11 青蛙(或蟾蜍)的外形與內部解剖
2.12 中華鱉(或石龍子)的外形與內部解剖
2.13 家鴿(或家雞)的外形與內部解剖
2.14 家兔的外形與內部解剖
2.15 脊椎動物的骨骼系統(tǒng)
2.16 脊椎動物的皮膚衍生物
第3章 動物系統(tǒng)與分類實驗
3.1 自由生活的原生動物分類
3.2 軟體動物的分類
3.3 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的采集與分類
3.4 動物寄生蟲及其蟲卵的采集與鑒別
3.5 昆蟲綱的分類
3.6 魚綱的分類
3.7 兩棲綱和爬行綱的分類
3.8 鳥綱和哺乳綱的分類
第4章 動物生理與生態(tài)實驗
4.1 草履蟲的應激性及接合生殖
4.2 河蚌的心臟搏動與水溫關系
4.3 果蠅發(fā)育與溫度定量關系的測定
4.4 神經-肌肉標本的制備及刺激神經誘發(fā)肌肉收縮現象分析
4.5 血液一般生理及血型、血壓測定
4.6 蛙心收縮記錄、起博點觀察和心肌特性分析
4.7 重金屬離子對魚類呼吸頻率的影響及魚類應激反應
4.8 蛙的胚胎發(fā)育與變態(tài)觀察
4.9 影響尿生成的因素
4.10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及與反射弧分析
4.11視野與盲點的測定
第5章 動物生物學研究性實驗
5.1 研究性實驗選題、設計與實施(附:供選題目)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