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述
1 銀樓的起源和發(fā)展
1.1 古代的漫長發(fā)展
1.2 “銀樓”名稱的出現
1.3 銀樓業(yè)發(fā)展的幾個重要歷史階段
1.3.1 康乾盛世和廣州單口通商
1.3.2 鴉片戰(zhàn)爭后
1.3.3 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
1.3.4 “五四”新文化運動
1.3.5 度量衡改革、廢兩改元、法幣改革、白銀國有
1.3.6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取締黃金交易
1.3.7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民國限制銀樓業(yè)
1.3.8 新中國成立、銀樓轉業(yè)
2 銀樓的經營
2.1 銀樓的主要經營業(yè)務
2.1.1 金銀首飾的制作銷售
2.1.2 黃金條錠的煉制、銷售
2.1.3 金銀器皿等器物的制作銷售
2.1.4 金銀制品的回收和兌換
2.1.5 其他業(yè)務
2.2 銀樓的經營管理
2.2.1 銀樓內部組織機構
2.2.2 經營之道
2.3 不同時期銀樓的經營區(qū)別
2.4 銀樓的弊病
3 銀樓的行會組織、幫口和人物
3.1 銀樓的行會組織
3.1.1 行會組織的出現
3.1.2 明清時期的金銀器飾行會組織——會館、公所
3.1.3 晚清民國時期的同業(yè)公會
3.1.4 民間傳統(tǒng)行會
3.2 銀樓的幫口
3.2.1 浙幫
3.2.2 贛幫
3.2.3 粵幫
3.2.4 其他客幫
3.2.5 各地本幫
3.3 銀樓人物
3.3.1 嚴信厚—天津物華樓
3.3.2 安厚齋—北京寶華樓
3.3.3 鄒靜軒—漢口鄒協和
3.3.4 牛子厚—吉林慶升厚
3.3.5 其他銀樓名人
3.3.6 銀樓藝人
4 銀樓器飾款識
4.1 銀樓牌號(字號)
4.1.1 銀樓牌號和商標
4.1.2 銀樓牌號命名
4.2 牌記
4.3 成色
4.3.1 黃金制品成色標識
4.3.2 白銀制品成色標識
4.4 地名
4.5 附加標識
4.6 款識花絮
附錄1.中式銀樓速查表
附錄2.款識生僻地名速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