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第十二屆全國美展轟轟烈烈地結束了,美展結束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問題,最突出的是中國畫作品中工筆作品獲獎多,而寫意作品卻很少。尤其在這個問題上,展覽后期引起軒然大波。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中,工筆畫占盡春光,而寫意畫備受冷落。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區(qū)展覽的研討會上,著名理論家薛永年、張曉凌、王鏞紛紛表示,工筆畫占比例比較多,這種趨勢也不光只在全國美展出現,實際上現在很多中國畫展都有這種現象出現。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象?筆者認為最直接的原因是:一、工筆畫作品制作周期較長,為了使畫面豐富,可以反復琢磨,不斷修改。二、寫意作品需要畫家具備很深的筆墨功夫,不能出現敗筆,一筆失敗滿盤皆輸。而當下很多藝術家自身不具備這種筆墨能力。鑒于以上兩點,藝術家為了早日取得“功名”,便選擇了易于獲獎的工筆畫作品。當然,美展卜還是有寫意作品出現,但效果都不如意。為此,著名畫家、第十二屆美展評委何水法甚至撰文直言“寫意太差,評不出來”。何先生的言語也是在激勵藝術家在寫意畫的方面努力探索,爭取拿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除此之外,組委會是否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對寫意作品評選標準,在政策上給予鼓勵與支持。如果有更多的寫意作品茌展覽中獲獎,將會有效地激勵從事寫意作品的藝術家。《品特藝術(第19輯)》中此次展覽中獲得銅獎的曾春平老師說道,工筆畫家要想走得更遠,還需回到寫意精神上來。我們期待在以后的展覽中有更多、更優(yōu)秀的寫意作品出現并奪得頭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