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是《廣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之一,由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三名青年教師和一名音樂學界的廣西青年學者共同完成,反映了學者們多年來的研究成果。侗族大歌不僅是一種音樂藝術,而且是了解侗族的社會結構、婚戀關系、文化傳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侗族大歌2005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9年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書為普及性讀物,主要面向喜愛侗族大歌的有大眾文化水平的讀者,從文化淵源、民俗風情、音樂形態(tài)、審美意識、傳承發(fā)展五個方面介紹侗族大歌,在相關章節(jié)的設計中著重選用和撰寫了部分有關廣西侗族地區(qū)的大歌形態(tài)和傳承情況等內容,意于補充、完善侗族大歌的系統(tǒng)研究。本書重視圖文配置,共收圖片200余幅,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更好地反映侗族大歌及其存在背景。一部全方位、系統(tǒng)介紹侗族大歌的書籍,值得讀者關注。“廣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是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化廳主持編撰。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一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系列叢書。叢書共37卷,根據廣西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37個項目,每項為一單卷本,包括民俗10卷,傳統(tǒng)戲劇6卷,民間音樂6卷,民間舞蹈5卷,民間文學4卷,傳統(tǒng)技藝3卷,另外還有曲藝、傳統(tǒng)美術、傳統(tǒng)醫(yī)藥各1卷。叢書詳細介紹每項文化遺產的歷史溯源、表現形態(tài)、主要特點及其傳承狀況和傳承人及保護狀況。叢書印制精美,為軟精裝,圖文并茂、形象逼真,集史料、知識、權威、學術和可讀性于一體,是對中國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面梳理和展示。尤其是《劉三姐歌謠》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顯示了中華民族民間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魅力。而曾由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導演的《印象?劉三姐》大型山水實景演出項目將劉三姐的經典山歌、廣西少數民族風情等元素創(chuàng)新組合,不著痕跡地溶入山水,還原于自然,成功注釋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創(chuàng)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世界旅游組織官員看過演出后如是評價:“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演出,從地球上任何地方買張飛機票飛來看再飛回去都值得。”而《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契合當下全國民眾流行倡導的健康保健生活方式。另外《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等等民間獨特技藝,都非常值得讀者研究、品味和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