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產水稻土改良與管理——理論·方法·技術》是公益性農業(yè)行業(yè)科研專項"南方低產水稻土改良技術研究與示范(2010-2014)",以及國家水稻產業(yè)技術體系土壤培肥崗位專家項目的研究成果。以黃泥田、白土、潛育化水稻土、反酸田、冷泥田等五大類型低產水稻土的改良與產量提升為研究對象,重點闡述了五大類型低產水稻土的養(yǎng)分特征、障礙因素與質量評價方法,從土壤肥力、有機碳組分、土壤酶、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研究了低產水稻土改良的有機熟化、厚沃耕層、排水氧化、酸性消減、廂壟除障等途徑,從秸稈還田、推薦施肥、緩釋肥料、抗逆品種、群體控制等方面論述了低產水稻土產量提升的理論與技術;綜合以上研究,提出了低產水稻土改良與產量提升的專有技術、技術模式及規(guī)程?!兜彤a水稻土改良與管理——理論·方法·技術》可供農學、土壤學、植物營養(yǎng)學、肥料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學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者、學生、研究生、農技推廣人員以及相關管理部門工作人員閱讀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