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馬鈴薯營養(yǎng)特性
1.1 馬鈴薯吸收營養(yǎng)元素的規(guī)律
1.1.1 不同生育時期三要素濃度含量變化
1.1.2 不同生育時期三要素在植株體內的分配
1.1.3 氮、磷、鉀營養(yǎng)的延續(xù)性和階段性
1.1.4 馬鈴薯的吸肥特性及區(qū)域差異性
1.2 馬鈴薯對大量元素的吸收
1.2.1 氮素營養(yǎng)
1.2.2 磷素營養(yǎng)
1.2.3 鉀素營養(yǎng)
1.3 馬鈴薯對中量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
1.3.1 鈣素營養(yǎng)
1.3.2 鎂素營養(yǎng)
1.3.3 硫素營養(yǎng)
1.3.4 硅素營養(yǎng)
1.4 馬鈴薯對微量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
1.4.1 鋅素營養(yǎng)
1.4.2 硼素營養(yǎng)
1.4.3 其他微量元素
1.5 馬鈴薯對稀土元素的吸收
1.5.1 稀土元素的生理作用
1.5.2 稀土元素在馬鈴薯上的應用
1.6 馬鈴薯主要營養(yǎng)元素的脅迫(缺乏或過量)癥狀
1.6.1 馬鈴薯氮素脅迫的主要癥狀
1.6.2 馬鈴薯磷素脅迫的主要癥狀
1.6.3 馬鈴薯鉀素脅迫的主要癥狀
1.6.4 馬鈴薯鈣素脅迫的主要癥狀
1.6.5 馬鈴薯鎂素脅迫的主要癥狀
1.6.6 馬鈴薯硫素脅迫的主要癥狀
1.6.7 馬鈴薯鋅素脅迫的主要癥狀
1.6.8 馬鈴薯硼素脅迫的主要癥狀
1.6.9 馬鈴薯銅素脅迫的主要癥狀
1.6.10 馬鈴薯錳素脅迫的主要癥狀
1.6.11 馬鈴薯其他元素脅迫的主要癥狀
參考文獻
第2章 南方冬閑田土壤肥力特征
2.1 土壤生態(tài)條件
2.2 土壤酸堿度
2.3 土壤有機質
2.4 土壤的大量元素
2.4.1 氮素
2.4.2 磷素
2.4.3 鉀素
2.5 土壤的中量元素
2.5.1 硫素
2.5.2 鈣素和鎂素
2.6 土壤的微量元素
2.6.1 有效硼含量
2.6.2 有效鋅含量
2.6.3 有效銅含量
2.6.4 有效鐵含量
2.6.5 有效錳含量
2.6.6 活性鋁含量
2.6.7 有效鉬含量
2.6.8 有效硅含量
2.7 土壤的稀土元素
2.8 馬鈴薯田土壤肥力評價
參考文獻
第3章 南方冬閑田馬鈴薯生產中的肥料資源特征
3.1 有機肥料資源
3.1.1 有機肥料
3.1.2 微生物肥料
3.1.3 綠肥
3.2 無機肥料資源
3.2.1 氮肥資源
3.2.2 磷肥資源
3.2.3 鉀肥資源
3.2.4 復混肥
3.2.5 中量元素肥料資源
3.2.6 微量元素肥料
3.2.7 緩釋和控釋肥料
3.3 廣東省典型農戶馬鈴薯施肥狀況調查與分析
3.4 其他省區(qū)馬鈴薯肥料施肥狀況
3.4.1 福建省冬種馬鈴薯施肥狀況
3.4.2 重慶市豐都縣馬鈴薯施肥狀況
3.4.3 云南省馬鈴薯施肥狀況
參考文獻
第4章 南方冬閑田馬鈴薯平衡施肥技術
4.1 平衡施肥技術的理論基礎
4.1.1 營養(yǎng)元素同等重要與不可代替定律
4.1.2 植物礦質營養(yǎng)學說
4.1.3 養(yǎng)分歸還學說
4.1.4 最小養(yǎng)分定律
4.1.5 限制因子定律
4.1.6 最適因子定律
4.1.7 肥料效應報酬遞減定律
4.1.8 因子綜合作用定律
4.1.9 植物有機營養(yǎng)學說
4.1.10 肥料資源組合原理
4.2 以土壤測試為主的平衡施肥技術
4.3 以肥料效應函數(shù)為主的平衡施肥技術
4.4 以植物營養(yǎng)診斷為主的平衡施肥技術
4.4.1 缺氮防治方法
4.4.2 缺磷防治方法
4.4.3 缺鉀防治方法
4.4.4 缺鈣防治方法
4.4.5 缺鎂防治方法
4.4.6 缺硫防治方法
4.4.7 缺鋅防治方法
4.4.8 缺錳防治方法
4.4.9 缺硼防治方法
4.4.10 缺鉬防治方法
4.4.11 缺鐵防治方法
4.4.12 缺銅防治方法
參考文獻
第5章 展望
5.1 與其他作物間(套)作條件下的平衡施肥技術研究
5.2 有機肥對馬鈴薯平衡施肥的影響研究
5.3 冬閑田馬鈴薯有機(綠色)栽培中的平衡施肥技術研究
5.4 冬閑田馬鈴薯平衡施肥中氯化鉀完全或部分替代硫酸鉀問題
5.5 適宜于冬閑田馬鈴薯高產優(yōu)質高效栽培的中、微量元素的平衡施肥指標體系
5.6 適于冬閑田馬鈴薯的植物營養(yǎng)診斷新方法的探討
5.7 關于冬閑田馬鈴薯專用控釋肥平衡施肥技術研究
5.8 關于有效養(yǎng)分測定方法的改進研究
5.9 關于施用生物炭時的平衡施肥技術問題
5.10 冬閑田馬鈴薯養(yǎng)分資源綜合管理專家系統(tǒng)的研制與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