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經》作為“五藏山經”的首篇,有著重要的地位?!拔宀厣浇洝保凑漳?、西、北、東、中的順序分篇,所記事物按照地區(qū)由南開始,然后向西,向北,最后到達九州中部。中原地區(qū)之外,則有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構成《海經》部分內容。有人認為《南山經》也是解密“大荒”四經的鑰匙。
《南山經》共有三列山系,即南山經、南次二經、南次三經,總共四十座山,途經一萬六千三百八十里。其內容主要介紹了我國南方廣大區(qū)域內的地貌特征、生物礦藏以及各山的祭祀情況,凡山脈、河流、動植物、礦產資源、諸山神及其祭祀儀式,無不應有。
作為一部充滿神話色彩的古籍,其中所描述的一些神奇之物,包括鳳凰、九尾狐等,影響廣泛而深遠。第一列山系山,有吃了不會饑餓的神草祝余,有會吟唱的怪獸鹿蜀,有長著翅膀的鯥魚。有叫灌灌的鳥,佩戴了可以不受蠱惑。第二列柜山山系有吃人的猛獸猾褢和蠱雕。第三列天虞山系,有神鳥鳳凰,有神木,等等。
南山經
《南山經》之首曰山①。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②。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③,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④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⑤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⑥,食之善走。麗⑦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⑧,佩之無瘕疾⑨。
注釋
①(què)山:鵲山。通鵲。②金玉:指未經開采的金屬礦物和玉石。③青華:青色的花。華通花。④穀(gǔ):構樹,落葉喬木,樹體高大,結粉紅色的果實,味甜??刮廴?,適應性強。木材可制器具,樹皮可造紙。分布于我國黃河、長江、珠江流域。穀,通構。⑤禺(yù):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猴。⑥狌狌(xīng xīng):猩猩。⑦麗(jǐ):傳說中的地名。⑧育沛:一種水生植物,從文中推斷可知。⑨瘕(jiǎ)疾:腹中結有腫塊的病,即蠱脹病。瘕,腹中腫塊?!墩滞ā罚骸案怪心[塊,堅者曰癥,有物形曰瘕?!薄额愖C治裁·腫脹》:“別有蠱脹,因氣血郁痹,久則凝滯不行,腹形充大,中實有物,非蟲即血,非如鼓脹之腹皮繃急,中空無物也。”
譯文
南方第一列山系叫山山系。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招搖山,聳立在西海邊上,山上有很多桂樹,多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上有一種草,形狀像韭菜卻開青色的花,它的名字叫祝余,吃了它不會感到饑餓。山上有一種樹,形狀像構樹卻有黑色的紋理,其光華照耀四方,它的名字叫迷穀,將它佩帶在身上就不會迷路。山里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白耳朵,能攀緣爬行,也能直立行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健步如飛。麗之水從這里發(fā)源,然后往西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種叫育沛的東西,將它佩帶在身上就不會生蠱脹病。
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①,多棪木②,多白猿,多水玉③,多黃金④。
注釋
①堂庭之山:洞庭山,位于太湖東南,由東山和西山兩座組成,湖南境內。②棪(yǎn)木:一種喬木,果實像蘋果,色紅可吃。有人認為即君遷,屬柿樹科。③水玉:也叫水精,即水晶。瑩亮如水,堅硬如玉,故名。④黃金:指金礦。
譯文
再往東三百里,叫堂庭山,山上有很多棪樹,有很多白色的猿猴,多產水晶,多產黃色金礦。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①,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②,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釋
①猨翼之山:應為即翼山。②蝮(fù)蟲:傳說中的一種毒蟲,也叫反鼻蟲,顏色紅白相間,鼻上有鉤刺,重約百斤。蟲為“虺”的本字。郭璞《山海經傳》注:“蝮蟲,色如綬文,鼻上有針,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薄蹲謪R》:“虺,蛇屬,細頸大頭,色如綬文,大者長七八尺?!?
譯文
再往東三百八十里,叫即翼山。山里有很多怪獸,水里有很多怪魚,多產白玉,有很多蝮蟲和怪蛇,有很多怪樹,山勢險峻不可攀登。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①,其陽多赤金②,其陰多白金③。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④,其名曰鹿蜀⑤,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⑥,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⑦。
注釋
①杻陽之山:位置不詳。杻,同“杽”?!墩f文》:“械也?!雹诔嘟穑恒~礦?!妒酚洝て綔蕰罚骸敖鹩腥?,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迸狁椉庖稘h書音義》:“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雹郯捉穑恒y礦。④如謠:就像不用伴奏的清唱。⑤鹿蜀:斑馬。⑥虺(huǐ)尾:像蛇一樣的尾巴。⑦為底:治療足上的疾病。為,治療。底,同胝,指腳底的繭。
譯文
再往東三百七十里,叫杻陽山。山的南面多產銅礦,山的北面多產銀礦。山里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白色的腦袋,身上的斑紋像老虎,紅色的尾巴,發(fā)出的叫聲像是人在清唱,它的名字叫鹿蜀,把它的毛皮佩戴在身上可以多子多孫。怪水從這里發(fā)源,然后向東流入憲翼之河。河水里有很多深黑色的烏龜,形狀像烏龜,鳥的腦袋,蛇的尾巴,它的名字叫旋龜,發(fā)出的叫聲像劈木頭的聲音,把它佩帶在身上就不會耳聾,還可以治療腳底的繭。
又東三百里,曰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①下,其音如留牛②,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③,食之無腫疾④。
注釋
①魼(qū):郭璞《山海經傳》注:“亦作脅。”魼,通胠,指腋下。②留牛:可能是犁牛。《東山經》說鱅鳙魚“其狀如犁?!薄A?、犁音近。③冬死而夏生:冬眠,也叫冬蟄。指一些蟲魚類動物在氣溫降低時處于昏睡的狀態(tài)。④腫疾:皮膚腫脹、膿腫之類的病。
譯文
再往東三百里,叫柢山,山間多河流,山上不生花草樹木。山上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陵,蛇的尾巴,有翅膀,翅膀長在腋下,它的叫聲像犁牛,這種魚的名字叫鯥,冬天蟄伏而夏天蘇醒,吃了它的肉就不患癰腫病。
又東四百里,曰亶爰之山①,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②,自為牝牡③,食者不妒。
注釋
①亶爰(dǎn yuán):古山名,具體所指不詳。②類:傳說中的一種動物。郭璞《山海經傳》注:“類或作沛,髦或作發(fā)?!雹圩詾殛颍╬ìn)牡:雌雄一體。指這種動物能夠自行交配。
譯文
再往東四百里,叫亶爰山,山間多河流,山上不生花草樹木,險峻不可攀登。山里有一種野獸,形狀像貓卻有頭發(fā),它的名字叫類,這種動物可以自行交配,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妒忌。
又東三百里,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①,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 ②,食之無臥③。
注釋
①猼訑(bó yí):傳說中的一種怪獸,樣子像羊,九條尾,四只耳。眼睛長在背上。把它的皮毛穿在身上,就不會畏懼。郭璞《山海經·圖贊》說:“猼訑似羊,眼反在背。視之則奇,推之無怪。若欲不恐,厥皮可佩?!雹?nbsp; (chǎng fū):一種鳥名。山海經中有不少似雞非雞的鳥類,此為其中之一。③食之無臥:精神亢奮不睡覺。郭璞注云:“令人少眠?!?
譯文
再往東三百里,叫基山,山的南面多產玉石,山的北面有很多金屬礦物,很多怪樹。山里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羊,九條尾巴和四只耳朵,它的眼睛長在背上,它的名字叫猼訑,把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就不會恐懼。山里有一種鳥,形狀像雞,三個腦袋、六只眼、六只腳、三只翅膀,它的名字叫 ,吃了它就會精神亢奮睡不著覺。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①。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②。有鳥焉,其狀如鳩③,其音若呵④,名曰灌灌⑤,佩之不惑⑥。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⑦,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⑧。
注釋
①青雘(huò):一種粉紅色陶土,赤石脂之類,可用作顏料?!吨軙罚骸叭糇麒鞑?,既勤樸斫,惟其涂丹雘?!雹诓恍M:不沾染邪氣。蠱,傳說中人工培養(yǎng)的一種毒蟲。③鳩:斑鳩,一種似鴿子的鳥類。④其音若呵:它的叫聲像人在呵斥。 ⑤灌灌:傳說中的一種鳥,肉味鮮美。郭璞《山海經傳》注:“或作濩濩?!雹薏换螅翰粫幻曰蟆"叱圜p(rú):傳說中人面魚身的動物,有人認為是一種叫儒艮的魚。一說是鯢魚,即娃娃魚。⑧不疥:不生疥瘡之類的疾病。
譯文
再往東三百里,叫青丘山,山的南面多產玉石,山的北面多產青雘。山里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貍,九條尾巴,它的叫聲像是嬰兒啼哭,這種動物能吃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會中蠱毒。山里有一種鳥類,形狀像斑鳩,它的叫聲像是人在呵斥,名叫灌灌,把它的羽毛佩在身上就不會迷惑。英水從這里發(fā)源,然后向南流入即翼澤。水中有很多赤鱬,形狀像魚卻有人的面孔,它的叫聲像是鴛鴦的叫聲,吃了它的肉就不會生疥瘡。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①,其尾踆②于東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注釋
①箕尾之山:在今天黃山和天目山附近。②踆:通“蹲”。這里是坐落的意思。
譯文
再往東三百五十里,叫箕尾山,山的尾部坐落在東海岸邊,山里有很多沙石。汸水從這里發(fā)源,然后向南流入淯水,水中多產白色玉石。
凡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①而龍首。其祠之禮②,毛③用一璋玉瘞④,糈用稌米⑤,一璧稻米⑥,白菅⑦為席。
注釋
①鳥身:有的版本寫作人身。②其祠之禮:祭祀山神的儀式。③毛:祭祀所用毛物,即豬牛羊犬雞等禽畜。④用一璋玉瘞:把前面所說的毛物,連同璋、玉各一塊埋起來。璋,古代一種玉器,朝聘、祭祀、喪葬時的禮器。郭璞《山海經傳》注:“半圭為璋。”瘞,埋葬。 ⑤糈用稌米:祭神的精米用稻米。稌,稻米。⑥一璧稻米:這句話很費解,放在這里很不通順,被認為是衍文。⑦白菅:一種白色的茅草。郭璞《山海經傳》注:“菅,茅屬也,音間。”
譯文
所有山山系,從招搖山開始,直到箕尾山為止,共有十座山,沿途二千九百五十里。各座山的山神形狀都是鳥的身子,龍的腦袋。祭祀山神的儀式是:拿一片璋和一塊玉,和前面所用的禽畜一起埋入地下,祭祀神的精米用稻米,用白茅草作為祭神的座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