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作品集中國文學作品集多源多流:雙甲子臺灣文學史

多源多流:雙甲子臺灣文學史

多源多流:雙甲子臺灣文學史

定 價:¥38.00

作 者: 黃萬華 著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6073364 出版時間: 2014-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1895―2014年,臺灣文學走過了雙甲子年。黃萬華編著的《多源多流:雙甲子臺灣文學(史)》在臺灣與祖國大陸、臺灣與香港及其他地區(qū)華文文學互為參照的文學史和文學批評視野中,將臺灣19世紀末至20世紀70年代的文學分成三個時期予以文學史的梳理,對近30年臺灣文學則予以文學批評的觀照,從而完成臺灣百余年文學一種新的個人性的敘述,呈現百年臺灣文學多源并存、多重流動的歷史風貌和藝術成就。

作者簡介

  黃萬華,浙江上虞人。現為山東大學教授、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1982年以來多次評為省、市、校優(yōu)秀教師、勞動模范,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高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省一、二等獎,主持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教學之余,主持承擔三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七項省部級課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300余篇,其中120佘篇發(fā)表于《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史哲》《中國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53種中文核心期刊、31種CSSCI刊物,30余篇轉載于《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出版有《中國抗戰(zhàn)時期淪陷區(qū)文學史》《新馬百年華文小說史》《文化轉換中的世界華文文學》《中國和海外:20泄紀漢語文學史論》《史述與史論:戰(zhàn)時中國文學研究》《傳統(tǒng)在海外:海外華人文學與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中國現當代文學(五四-1960年代)》等專著8種,主編《美國華文文學論》等5種,參與主編《中國文藝社團流派辭典》等4種,參與撰寫《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中華文學通史》等11種,著述560余萬字。所著獲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五項。曾赴美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中國香港地區(qū)、中國臺灣地區(qū)等國家和地區(qū)短期講學。兼任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理事、山東省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教學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圖書目錄

前言
面對臺灣文學,我們該有什么樣的現當代文學史觀
第一章 從漢文學到新文學(乙未割臺至1920年代末)
第一節(jié) 乙未割臺后的漢文學
第二節(jié) 文學革命和新文學開拓期的臺灣文壇
第三節(jié) 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
第四節(jié) 張我軍、楊云萍等臺灣新文學先驅者的創(chuàng)作
第二章 呈多元發(fā)展趨勢的臺灣新文學(1930年代初至1937年)
第一節(jié) 左翼和鄉(xiāng)土:1930年代臺灣文學的主流
第二節(jié) 楊熾昌和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開啟
第三節(jié) 新舊兼容中的通俗文學
第三章 重挫后的再生:戰(zhàn)爭時期(1937-1945)的文學
第一節(jié) 潛在對峙、多重分化的戰(zhàn)爭時期文學格局
第二節(jié) 楊逵、吳濁流的文學活動和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呂赫若、張文環(huán)、龍瑛宗的文學創(chuàng)作
第四章 戰(zhàn)后文學的重建和發(fā)展(1945至1970年代中期)
第一節(jié) 去殖民性進程中的光復后初期文學
第二節(jié) “二二八”及其后文學
第三節(jié) 1949年后政治高壓縫隙中發(fā)生的多種文學思潮
第四節(jié) 回歸現實和歷史的鄉(xiāng)土文學思潮
第五章 多元典律初步建構中的小說(上)
第一節(jié) 國民黨意識形態(tài)背景下的小說:潘人木、姜貴等的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朱西寧、司馬中原等的中原鄉(xiāng)土敘事
第三節(jié) 鐘理和、鐘肇政等開啟的戰(zhàn)后臺灣鄉(xiāng)土敘事
第四節(jié) 《臺灣文藝》時期的鄉(xiāng)土敘事(上):李喬、王禎和、宋澤萊
第五節(jié) 《臺灣文藝》時期的鄉(xiāng)土敘事(下):鄭清文、黃春明、陳映真、洪醒夫
第六章 多元典律初步建構中的小說(下)
第一節(jié) 《現代文學》開啟的現代小說:白先勇、王文興、七等生等
第二節(jié) 女性文學的崛起:林海音、聶華苓、施叔青等的小說
第三節(jié) 旅外臺灣文群:於梨華、陳若曦、郭松菜等的小說
第四節(jié) 多文類的通俗文學:瓊瑤、古龍、張系國等的小說.
第七章 兩個傳統(tǒng)匯合中的新詩創(chuàng)作(上)
第一節(jié) 突圍出“戰(zhàn)歌”“頌歌”的新詩多流派格局
第二節(jié) 現代詩二老:覃子豪和紀弦
第三節(jié) 現代詩八家(上):余光中和羅門等的詩
第四節(jié) 現代詩八家(中):鄭愁予、周夢蝶和楊牧
第五節(jié) 現代詩八家(下):洛夫、痖弦、商禽等的詩
第八章 兩個傳統(tǒng)匯合中的新詩創(chuàng)作(下)
第一節(jié) 笠詩社“跨語言一代”(上):陳千武、林亨泰等的詩
第二節(jié) 笠詩社“跨語言一代”(下):白蔌、陳秀喜等的詩
第九章 大格局的散文和“小實驗”的戲劇
第一節(jié) 三種類型的散文格局和梁實秋等人的散文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戰(zhàn)后散文第二代:艾雯、張秀亞、琦君等的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戰(zhàn)后散文第三代:王鼎鈞、柏楊、林文月等的創(chuàng)作
第四節(jié) 臺灣新戲劇潮流:姚一葦、張曉風等的劇作
第十章 近30余年(1980年代至今)文學(上)
第一節(jié) 政治威權終結后文學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和展開
第二節(jié) 原住民文學30年
第三節(jié) 自然書寫30年
第四節(jié) “眷村第二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
第五節(jié) 女性文學的再次勃興
第六節(jié) 旅臺馬華文學60年
第十一章 近30余年(1980年代至今)文學(下)
第一節(jié) 開啟當代都市文學新紀元的小說
第二節(jié) 世代替換中的新詩
第三節(jié) 多品類發(fā)展的散文
第四節(jié) 草根性和先鋒性融匯的戲劇
后記
致敬、珍惜臺灣文學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