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理論意識及反思
一 接受心理與文學選擇: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在內地
二 “離散”之思一一兼論我國內地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獨特理論話語
三 中國內地“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的“空間”維度
四 學科之外:內地學者關于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一種思路
五 傳媒與海外華文文學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型
六 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的“傳媒”問題:以中國內地為考察中心
第二輯 傳播現(xiàn)象及個案
一 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內地傳播的基本階段與流變趨勢一一以文學期刊為中心
二 內地文學傳媒與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的大眾化、經典化及學科化一一以文學期刊為中心
三 “世界性”的差異表述一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內地、新馬和香港文學期刊的華文文學傳播
四 從余光中現(xiàn)象看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典型主題的內地生成
五 海外華文文學在內地影視化傳播的語境適應一一以《北京人在紐約》為例
六 馬來西亞華文文學網絡傳播現(xiàn)象略析
七 《特區(qū)文學》中的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
八 文學的現(xiàn)場印記一一《小說界》中的留學生文學
第三輯 文本解讀及史論
一 從陳映真小說的“父性權威”看其敘事的“尷尬”及其意義
二 敘事者的形象:剖析葛亮小說的一種視角
三 論《金山》的“傳奇”及其意義
四 第三種空間”的美學建構:試論張翎小說的敘事策略及其定位
五 澳大利亞華文文學的歷史流變與藝術特征
六 高樓中的說書人一一新加坡作家希尼爾的歷史敘事
七 白放情小說中的中國想象
八 詩意鄉(xiāng)村與都市困者叫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印尼華文文學中的異族想象
九 《寄給祖國的詩歌》中的潛意識話語
第四輯 會議綜述及訪談
一 第一屆印尼華文教育與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綜述
二 創(chuàng)新對話發(fā)展:第二屆世界華文文學論壇述要
三 傳媒、都市和文學一一香港文學專題研討會綜述
四 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年度綜述
五 有行有思,境界乃大:“陳思和與世界華文文學”之訪談錄
六 尋找新的學術空間一一王列耀教授對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思考
七 守望浮島一一與新加坡作家希尼爾的對話
后記一一成長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