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001
**章 東西方海洋航路的對接
一、從地中海到印度洋:埃及人、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的
航海貢獻 / 001
二、東亞的早期航?;顒?/ 013
三、番禺都會的考古發(fā)現(xiàn) / 018
四、漢朝譯使航向黃支 / 026
五、遂溪南朝窖藏出土的波斯器物與銀幣 / 034
六、俄厄海港:印度化時代南海 -印度洋的貿易中心 / 041
七、印度洋、波斯灣的瀕海國家 / 045
八、羅馬人的“中國印象”/ 049
九、佛法東傳與法顯西行 / 051
第二章 從珠江口到波斯灣:“廣州通海夷道”
一、常駿出使赤土國 / 061
二、唐朝市舶使 / 062
三、皇華四達:“廣州通海夷道” / 067
四、巴格達與廣州 / 075
五、唐朝大宗出口商品:絲綢與陶瓷 / 079
六、日本遣隋使與遣唐使 / 082
七、東北亞海域的新羅船隊 / 085
八、海上絲路上的高僧大德 / 087
九、伊斯蘭教東傳 / 094
十、黑石號沉船與印坦沉船 / 097
第三章 東方大航海時代:宋元帝國對海洋貿易的經營
一、宋元帝國的貿易管理 / 111
二、帝國的貿易伙伴 / 114
三、繁華的東方大港 / 119
四、海船與航海技術 / 125
五、馬可·波羅時代的旅行家 / 130
六、“泉南佛國”:泉州的宗教遺跡 / 139
七、南海 I號沉船與新安沉船 / 144
第四章 早期全球化時代東西方海洋貿易與文化交流
一、鄭和下西洋 / 158
二、歐洲人的海洋擴張 / 162
三、“廣中事例”與“月港體制”:明朝貿易管理模式 / 191
四、清朝海關、“一口通商”與廣東十三行 / 194
五、澳門貿易的黃金時代 / 205
六、會安:東亞新興的貿易中心 / 212
七、河仙(港口國):東南亞的“小廣州”/ 217
八、絲綢、陶瓷、茶葉與白銀 / 221
九、東南亞、日本的中國人 / 234
十、“廣東葡語”與“廣東英語”/ 258
十一、西方傳教士與福音傳播 / 263
十二、“西學東漸”/ 269
十三、歐美的“中國時尚”/ 271
十四、東亞海域沉船考古 / 277
后記/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