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科學理論與基礎知識煤層氣:浪子變寵兒

煤層氣:浪子變寵兒

煤層氣:浪子變寵兒

定 價:¥73.00

作 者: 肖鋼,白玉湖,柳迎紅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新能源叢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7114890 出版時間: 2013-11-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92 字數:  

內容簡介

  煤層氣是煤重要的伴生礦產資源,屬非常規(guī)天然氣。煤層氣燃燒后很潔凈,幾乎不產生任何廢氣。它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用作民用燃料、工業(yè)燃料、發(fā)電燃料、汽車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是近幾十年在國際上崛起的清潔、優(yōu)質能源和化工原料?!缎履茉磪矔っ簩託猓豪俗幼儗檭骸分饕榻B了煤層氣的定義、性質、地質特征、成藏機理、煤層氣開發(fā)機理、煤層氣數值模擬技術、煤層氣完井及壓裂技術;對我國主要含煤層氣盆地的勘探開發(fā)現狀進行了總結,并探討了煤層氣的資源評價方法和勘探選區(qū)方法。

作者簡介

  肖鋼,英國皇家化學會院士(FRSC),中國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美國CaseWesternReserveUniVeFsity客座教授,現為能源央企首席科學家。著有《頁巖氣及其勘探開發(fā)》、《天然氣水合物綜論》、《新能源經濟引領新經濟時代》、《低碳經濟與氫能開發(fā)》、《大規(guī)?;瘜W儲能技術》、《分布式能源綜論》、《還碳于地球——碳捕獲與封存》、《燃料電池技術》、《黑色的金子——煤炭開發(fā)、利用與前景》等書。作為主要發(fā)明人,享有國際及中國授權和受理的專利180余項。白玉湖,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頁巖氣、天然氣水合物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曾參編《石油天然氣工業(yè)水下生產系統的設計與操作》、《海洋石油工程設計指南第十二冊》。在國內外期刊及重要會議上發(fā)表論文50余篇。作為主要發(fā)明人,享有授權和受理專利18項。柳迎紅,1989年畢業(yè)于山東礦業(yè)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煤氣化、煤層氣、煤炭地下氣化等相關產業(yè)的研究與開發(fā),現任中海油研究總院新能源研究中心煤層氣首席工程師,從事煤層氣的產業(yè)開發(fā)和科研開發(fā)工作。2009年,由中石油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完成《煤層氣增產提效新工藝研究》。在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3項。

圖書目錄

1 煤層氣概述
1.1 煤層氣的定義
1.2 煤層氣與煤的關系
1.2.1 煤炭的形成
1.2.2 煤層氣的形成
1.3 煤層氣的用途
1.4 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現狀
1.4.1 美國煤層氣勘探開發(fā)進展
1.4.2 俄羅斯煤層氣分布特征
1.4.3 加拿大煤層氣發(fā)展現狀
1.4.4 澳大利亞煤層氣發(fā)展現狀
1.4.5 我國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現狀
1.4.6 國內外煤層氣勘探開發(fā)條件類比分析
2 煤層氣地質特征及成藏理論
2.1 煤層氣地質特征
2.1.1 煤儲層特征
2.1.2 煤層氣水文地質條件
2.2 煤層氣成藏理論
2.2.1 煤層氣成藏過程
2.2.2 構造作用對煤層氣生成的影響
2.2.3 我國煤層氣富集成藏特征分析
3 我國主要煤層氣盆地
3.1 沁水盆地煤層氣簡介
3.1.1 沁水盆地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現狀
3.1.2 沁水盆地煤儲層含氣性特點
3.1.3 沁水盆地煤層氣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3.2 鄂爾多斯盆地煤層氣簡介
3.2.1 鄂爾多斯盆地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現狀
3.2.2 鄂爾多斯盆地煤儲層含氣性特點
3.3 吐哈盆地煤層氣簡介
3.3.1 吐哈盆地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現狀
3.3.2 吐哈盆地煤層分布特征
3.3.3 吐哈盆地煤儲層特征
3.3.4 吐哈盆地煤層含氣性特點
3.4 阜新盆地煤層氣簡介
3.4.1 阜新盆地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現狀
3.4.2 阜新盆地煤層發(fā)育特征
3.4.3 阜新盆地煤儲層特征
3.5 準噶爾盆地煤層氣簡介
3.5.1 準噶爾盆地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現狀
3.5.2 準噶爾盆地煤層氣形成條件
3.5.3 準噶爾盆地煤層氣資源量
4 煤層氣資源評價與勘探選區(qū)方法
4.1 煤層氣資源評價方法
4.1.1 煤層氣地質分析
4.1.2 煤層氣資源量計算方法
4.1.3 煤層氣綜合地質評價方法
4.1.4 煤層氣有利區(qū)塊評價流程
4.1.5 煤層氣綜合地質評價實例
4.2 煤層氣勘探選區(qū)方法
4.2.1 煤層氣區(qū)帶優(yōu)選
4.2.2 煤層氣目標區(qū)優(yōu)選
5 煤層氣開采機理
5.1 煤層氣開采機理研究發(fā)展歷程
5.1.1 煤層氣解吸/吸附理論國內外研究現狀
5.1.2 煤層氣滲流機理國內外研究現狀
5.2 煤層氣解吸/吸附基本理論及模型
5.2.1 煤層氣解吸/吸附的概念
5.2.2 煤層氣的解吸/吸附的基本理論
5.2.3 煤層氣的解吸過程
5.2.4 煤層氣的吸附過程
5.2.5 單組分氣體的解吸/吸附理論模型
5.2.6 多組分氣體的解吸/吸附理論模型
5.2.7 煤層氣解吸/吸附的影響因素
5.3 煤層氣的擴散過程及模型
5.3.1 煤層氣的擴散過程
5.3.2 煤層氣擴散模型
5.4 煤層氣的滲流機理
5.4.1 煤層氣的滲流特征
5.4.2 煤層氣的滲透性
5.5 煤層氣注氣開采機理
5.5.1 煤層氣注氣開采的基本原理
5.5.2 單組分氣體的吸附能力
5.5.3 多元組分氣體的吸附和解吸
5.5.4 采用C02或N2置換CH4
5.5.5 注氣開發(fā)的可行性
5.5.6 注氣開采帶來的問題
6 煤層氣產能評價技術
6.1 煤層氣產出特點
6.1.1 煤層氣的地下流動特征
6.1.2 煤層氣的生產階段特征
6.2 煤層氣產能研究及預測方法
6.2.1 數值模擬方法
6.2.2 數理統計方法
6.2.3 無因次產氣圖版法
6.2.4 典型曲線產能預測方法
6.3 產能影響因素研究
6.3.1 影響煤層氣單井產能的主要因素
6.3.2 煤層氣井產能影響因素理論研究
6.4 煤層氣排采工作制度
6.4.1 排采杌理
6.4.2 煤層氣排采曲線類型的劃分
6.4.3 排采參數對產量的影響
6.4.4 煤層氣排采因素分析
6.4.5 產能模型和排采階段模型的建立
6.4.6 排采工藝技術
6.4.7 地面采集設備
6.5 采收率確定方法
6.5.1 等溫吸附曲線法
6.5.2 解吸法
6.5.3 類比法
6.5.4 氣含量降低估算法
6.5.5 數值模擬法
6.5.6 產量遞減曲線分析法
6.5.7 物質平衡法
6.6 提高煤層氣采收率措施研究
6.6.1 煤儲層壓裂技術
6.6.2 多分支水平井技術
6.6.3 ECBM技術
6.6.4 注熱開采煤層氣技術
6.6.5 洞穴應力釋放法
6.6.6 聲震法提高煤層氣采收率技術
6.6.7 生物技術
6.6.8 注水法
7 煤層氣測試與試井技術
7.1 煤儲層對試井的影響
7.2 煤層氣測試
7.2.1 注入/壓降測試技術
7.2.2 鉆桿(DST)測試
7.2.3 段塞測試
7.2.4 水罐測試
7.3 煤層氣測試理論的發(fā)展
8 煤層氣數值模擬技術
8.1 煤層氣數值模擬技術研究發(fā)展歷程
8.2 數學模型的類型及典型模型
8.2.1 氣體吸附一擴散模型
8.2.2 非平衡吸附模型
8.2.3 組分模型-
8.2.4 黑油模型
8.3 不同類型數學模型計算結果的比較
8.3.1 數學求解方法
8.3.2 不同類型數學模型計算結果的比較
8.4 多分支水平井開采數值模擬
8.4.1 多分支水平井的主要優(yōu)點
8.4.2 影響煤層氣多分支水平井產能的主控因素
8.4.3 羽狀水平井產能影響因素的數值模擬分析
8.5 煤層氣井網優(yōu)化數值模擬研究
8.5.1 煤層氣井網布置的基本原則
8.5.2 煤層氣井網優(yōu)化設計的內容及方法
8.5.3 單井和井網對產量的影響模擬
8.5.4 井網部署優(yōu)化
8.6 煤層氣數值模擬技術的理論研究
9 煤層氣鉆井工藝技術
9.1 煤層氣鉆井工藝
9.1.1 煤層氣直井鉆井工藝
9.1.2 煤層氣U形井鉆井工藝
9.1.3 煤層氣欠平衡鉆井工藝
9.1.4 煤層氣地質導向工藝技術
9.1.5 煤層氣分支井主井眼與直井連通工藝技術
9.2 井身結構設計及優(yōu)化技術
9.3 鉆具組合及井身質量控制設計
9.4 鉆井液的選擇及優(yōu)化
9.5 鉆頭選型及鉆井參數設計
9.6 鉆進過程中的煤儲層保護技術
9.7 煤層氣井的井壁穩(wěn)定性研究
9.8 煤層氣固井技術
9.9 煤層氣鉆井取心技術
9.10 煤層氣測井和錄井技術要求
9.10.1 煤層氣測井系列選擇
9.10.2 測井處理及解釋
9.10.3 工程測井
9.10.4 U形水平井測井
9.10.5 錄井內容和質量保證措施
9.11 煤層氣井井場布置及鉆機選擇
9.11.1 井場布置
9.11.2 鉆機選擇
9.11.3 鉆機性能分析
9.12 國內外煤層氣田鉆井技術實踐
9.12.1 山西晉城地區(qū)煤層氣鉆井技術
9.12.2 沁水盆地南部低成本煤層氣鉆井技術
9.12.3 美國煤層氣的裸眼造穴工藝
10 煤層氣完井增產工藝技術
10.1 煤層氣井主要完井方式
10.1.1 國外煤層氣井完井技術
10.1.2 國內煤層氣井完井技術
10.2 煤層氣井壓裂增產技術
10.2.1 煤層水力壓裂難點
10.2.2 煤層氣井壓裂關鍵技術
10.2.3 煤層氣井裂縫識別技術
10.2.4 壓裂施工壓力預測技術
10.2.5 煤層氣井壓裂液體系優(yōu)選
10.2.6 支撐劑優(yōu)選技術
10.2.7 壓裂優(yōu)化設計及工藝優(yōu)化技術
10.2.8 CO2壓裂技術
11 煤層氣井排液采氣工藝技術
11.1 國內外煤層氣井排采設備
11.1.1 國外排采設備現狀
11.1.2 國內排采設備現狀
11.2 煤層氣井主要排采設備
11.2.1 煤層氣井排采設備優(yōu)選
11.2.2 煤層氣主要排采設備及工藝
11.2.3 煤層氣井排液采氣工藝適應性
11.3 排采工作制度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