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研究書系·義和團戰(zhàn)爭的國際輿論研究:1900-1901》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運用文本分析、話語分析、歷史比較研究法、計量史學等方法,對1900至1901年間在中國境內和海外出版的有影響力的刊物進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各國在中國的利益關系具有本質上的相似性,反映在媒介輿論中,往往體現為面向國內的國家主義和面向中國的霸權主義。義和團戰(zhàn)爭霸權話語的建構在西方媒體中主要體現為國內媒體關于別國帶有強烈偏見的知識生產,關于本國在華行動的合理化呈現。而外資在華媒體在面向中國讀者的輿論表述則更為直接,毫不掩飾資方立場。如果說外資中文媒體輿論代表了一種“規(guī)訓”傾向的話,可以說中資維新、改良派報刊在輿論上呈現出一種自愿“被規(guī)訓”的傾向,是一種文明話語與庶民框架的共謀,也是預先存在的父權制結構和跨國資本主義的媾和。在義和團的媒介輿論當中看到的正是國際體系中權力關系的倒影和東西方國家之間文化秩序的建構與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