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作者近年陸續(xù)寫成并發(fā)表于各種學術期刊上的文章結集而成,我們選取其中關涉“晚清民國政治、社會與文化”這一主題的文章共計十四篇獨立成書,主要篇目有《從科舉到學堂的中西學之爭》《先鋒與本體的沖突——壬寅潯溪公學第二次風潮述論》《天地人生大舞臺——京劇名伶田際云與清季的維新革命》《蓋棺論難定:張之洞之死的輿論反應》《清末城鎮(zhèn)結構的變化與商民罷市》《民國開國的歧見、新說與本相》《“北洋軍閥”詞語再檢討與民國北京政府》《世界主義與民族主義——孫中山對新文化派的回應》《“華南”概念的生成演化與區(qū)域研究的檢討》等文,匯集了近代史相關領域的*新研究成果,對于我們重新認識晚清民國這階段中國社會的轉型有重要的啟發(fā)。 用后來的特定分科觀念眼界考察并不按照分科發(fā)生演化的歷史問題,如何顧及歷史上人事本身具有的各個層面及其相互聯(lián)系,而不至于為了將就分科的范圍先入為主地取舍材料以致肢解了事實,或者說,如何才能善用分科的長處,同時又不受其局限而導致偏蔽,盡可能依據(jù)各類相關材料,梳理史事本來的時空聯(lián)系,由全過程和各層面*大限度地展現(xiàn)歷史本相與前人本意,實在是治史能否得法的一大關鍵。 ——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