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前言/1
第一封信 提出美育的理論背景/23
第二封信 現時代的劣根性與美的追求/27
第三封信 讓人格的培育為法治社會開辟道路/31
第四封信 性格的完整性表現在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的共存/37
第五封信 人性墮落的根源在于文化本身/43
第六封信 文化發(fā)展中的片面性/47
第七封信 現時國家是人性分裂的禍根/59
第八封信 啟蒙要立足于人的感性/63
第九封信 藝術的教育職能/68
第十封信 審美教育對人格培養(yǎng)的作用/75
第十一封信 人的感性本性與理性本性/84
第十二封信 感性沖動與(理性)形式沖動/90
第十三封信 兩種沖動的對立和局限/95
第十四封信 游戲沖動的整合作用/103
第十五封信 游戲沖動指向美的理想/109
第十六封信 融合性的美與振奮性的美/117
第十七封信 人性的理想與美的理想/121
第十八封信 美可以使感性與理性相互溝通/126
第十九封信 人的發(fā)展就是人的規(guī)定/132
第二十封 信美育的目標:培養(yǎng)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和諧/142
第二十一封信 美是人的第二造物主/147
第二十二封信 藝術的審美效應/152
第二十三封信 審美教養(yǎng)使自然規(guī)律和理性法則都不能束縛人的自由選擇/161
第二十四封信 人的發(fā)展的三種狀態(tài):物質狀態(tài)、審美狀態(tài)、道德狀態(tài)/170
第二十五封信 美既是主體的觀照對象,又是主體的行為狀態(tài)/181
第二十六封信 藝術的本質是審美顯現/188
第二十七封信 審美王國的法則是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199
推薦參考文獻/212
德語原文/214
譯者后記/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