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庸》本是《禮記》中的二篇,《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和、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身養(yǎng)性不只是內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yǎng)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齊家、治國、平天下?!洞髮W》認為,治國平天下應以德為本?!吨杏埂窂娬{“誠”,認為“誠”是實現(xiàn)“中庸之道”的關鍵?!吨杏埂肥侨寮抑匾浀?,它同《易經》一樣,都是儒家的理論淵藪。不過《經易》比《中庸》影響大,涵蓋面廣,而《中庸》是宋以后儒者研讀的重點。儒學,特別是理學,許多概念、命題出自《中庸》,許多理學大家持守《中庸》的信條,許多儒者用《中庸》的方法論思考,從而可以看出,《中庸》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