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文化闡釋》是孟子的文化闡釋。孟子生活的時代列國紛爭,縱橫捭闔,戰(zhàn)亂不已。當時的社會風氣唯暴力是視,唯利是圖,功利思想泛濫,異端邪說并起,諸侯取士也“務先權謀以為上賢”,而權術之士又競相奔走,逢迎于權貴之間。一時間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生活于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不得不承受著饑餓、死亡和被屠戮的命運。面對那個動亂而卑污的時代,作為思想家的孟子懷著“舍我其誰”的宏偉抱負,以悲天憫人的憂時憂民之心,一方面與楊、墨諸家學說激烈論戰(zhàn);另一方面親率弟子游歷宋、滕、齊、梁諸國,宣揚其“王道”“仁政”的思想,弘揚其深刻的人文精神,以挽救已千瘡百孔的社會。但是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于富國強兵,希望用武力來實現(xiàn)統(tǒng)一,所以孟子的“仁政”說被認為是“迂闊之事”,遭到拒絕。*后他回到家鄉(xiāng)聚徒講學,到了晚年與學生著書立說,“序《詩》理想、決不向世俗低頭的個性孤傲的圣者拂去我們心頭的困惑,昂揚我們的斗志;愿《<孟子>的文化闡釋》能對讀者有所啟迪,為現(xiàn)代人尋找一種文化經典和現(xiàn)實生活的“交點”,使其在碰撞和融合中發(fā)現(xiàn)深邃的哲理和人生的智慧,通過與元氣淋漓、自然酣暢的古典文化精神的貼近交融,從此生活在另一種更高的層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