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圣人》中,阿甘本旨在把關于純粹可能性、潛在性與權力的問題,同政治與社會倫理的問題在以下語境中連接起來:后者已喪失其早前的宗教、形而上學與文化的立基。阿甘本從福柯關于生命權力的碎片性分析中獲得啟示,進而以巨大的廣度、強度與敏銳度,在傳統(tǒng)政治理論史中探查關于一種生命權力理念的隱秘在場。他指出,從政治理論的經典論題(尤其是亞里士多德關于人作為一種政治動物的論述)開始,并且在整個關于主權(無論是國王還是國家)的西方思想史中,主權作為一種針對“生命”的權力的理念,始終隱秘存在。 阿甘本認為,這一理念始終保持純然隱在的原因,在于神圣之域(或者說神圣性的理念)同主權的理念緊密關聯(lián)的方式。阿甘本的研究建立在兩大基礎之上:卡爾·施米特認為,主權者的狀態(tài)乃是其所守衛(wèi)的諸種規(guī)范的例外;人類學的研究已揭示神圣之域同禁忌之間的緊密交鏈。在此兩者之上,阿甘本將神圣之人定義為那種能被殺死但不能被祭祀的人;在他看來,這個悖論性的人物恰恰仍活躍在現(xiàn)代個體的狀態(tài)中——現(xiàn)代個體生活在一個對所有個體的集體性“赤裸生命”施加嚴密控制的系統(tǒ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