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用黑格爾的哲學著作、政論作品、私人通信、神學著作、演講筆記以及黑格爾的閱讀摘錄,全面審視了黑格爾政治思想的發(fā)展。作者認為,黑格爾的政治哲學思想長期遭受誤解,很多傳統(tǒng)的解釋歪曲了黑格爾的政治思想,這或者是因為沒有弄清楚黑格爾要處理的主要問題,或者是因為忽視了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作者認為,黑格爾的國家理論不僅與他所關注的一般哲學問題有關,還與其他社會與經濟生活領域有關,因此是一種更廣泛意義上的社會關系理論。作者認為,黑格爾的倫理、社會和政治學說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如果不同時處理黑格爾的國家理論與他的現(xiàn)代社會理論,就不能恰當?shù)乩斫饣蚬卦u價其國家理論。作者廣泛考察了黑格爾討論“市民社會”的文本,并認為黑格爾一開始就意識到了現(xiàn)代工業(yè)體系固有的對立和沖突,黑格爾原創(chuàng)性地洞察了當時出現(xiàn)的工業(yè)主義的本質,并且敏銳地意識到了那些使古典政治哲學理論范式失效的因素。作者還討論了黑格爾的《耶拿實在哲學》,并認為它是《法哲學原理》的早期草稿。在作者看來,盡管可能難以做到,但是黑格爾試圖在“經濟人”(homo economicus)和“政治動物”(zoon politikon)之間尋找一個折中的辦法。作者展現(xiàn)的黑格爾既不是集權主義者,也不是反動的傳統(tǒng)主義者,更不是富有侵略性的德國民族主義者。同時,作者還指出了黑格爾政治哲學思想的局限:黑格爾沒有解決赤貧化問題;黑格爾對當時出現(xiàn)的民族主義力量也沒有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