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張世英文集 第7卷:境界與文化 成人之道

張世英文集 第7卷:境界與文化 成人之道

張世英文集 第7卷:境界與文化 成人之道

定 價:¥78.00

作 者: 張世英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張世英文集
標 簽: 哲學 哲學/宗教 哲學知識讀物

ISBN: 9787301228135 出版時間: 2016-06-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第七卷收《境界與文化:成人之道》一書?!墩軐W導論》一書出版之后,有的學者指出,此書重在講個人修養(yǎng)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較少社會維度的考慮?!墩軐W導論》出版后約五年的時間里,作者接受這一意見,比較集中地思考、研究了個人的人生境界與民族文化的關(guān)系問題,寫了這本《境界與文化》,以補《哲學導論》之不足。此書著重探討了人生各種文化活動、各種人生境界之間的關(guān)系,特別是中西民族文化各自的特征,以期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摸索一條可供參考的途徑。書的副標題成人之道,即取此意。成人者,成為一個有高遠境界之人之謂也。作者提倡一種chao越主客二分的新的萬物一體觀,此書的主旨正是希望人能成為以此種新的萬物一體境界為zui高追求之人。

作者簡介

  張世英,當代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21年生,1941年秋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經(jīng)濟系,后轉(zhuǎn)入哲學系,1949年畢業(yè),獲哲學碩士學位。曾在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任教,1956年轉(zhuǎn)入北京大學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黑格爾哲學研究、中西哲學的融通與批判等。

圖書目錄


境界與文化
目 錄
第一篇
萬有相通的哲學
第一章 論萬有相通
——相同、相似、相通
一、 西方哲學史的發(fā)展愈益傾向于消除抽象相同性概念的獨立
實體性
二、 相同性概念是一種理想的設定,可以作為衡量相似性的
標準
三、 不相同而相通的各種內(nèi)涵
第二章 論想象
——體悟萬物一體的認識論途徑
一、 從柏拉圖到胡塞爾關(guān)于想象的思想發(fā)展歷程
二、 想象的多層次界定;審美幻想把邏輯上不可能的東西納入萬物一體之中
第二篇
各種文化活動、人生境界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三章 語言意義的意義
——論語言意義問題與文化、人生意義問題的關(guān)系
一、 語言意義的幾種意義
二、 人生的“在世結(jié)構(gòu)”決定語言的不同意義
三、 多注重一點語言的道德意義和審美意義
第四章 科學與道德
——提倡科學的自由精神與知識向善的精神
一、 古希臘科學的自由精神與倫理道德價值的緊密結(jié)合
二、 古希臘科學的自由精神在今天仍然對人生和科研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三、 真理與價值、科學與道德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建立在“人與世界融合為一”的“在世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之上
第五章 科學與審美
——論由科學到審美的通道
一、 欣賞自然美是由科學通向?qū)徝赖钠瘘c
二、 美使科學的普遍性變得具有生命力
三、 由科學到審美的主要通道是想象
四、 科學和審美的共同的特點是自由的精神
第六章 科學與宗教
——以宗教感情作為推動科學研究的原動力
一、 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所引起的關(guān)于科學與宗教關(guān)系問題的新思考
二、 科學與宗教在人類思想發(fā)展史上所走過的“之”字形道路
三、 科學之外尚有不違背科學的宗教存在的空間
四、 萬物一體就是我們的“上帝”
五、 學習西方科學的關(guān)鍵在于培養(yǎng)對真理之愛的“宗教感情”
第七章 道德與審美
——論審美高于道德
一、 中西哲學史上幾種道德觀的啟示
二、 審美意識超越道德意識
三、 西方一些思想家關(guān)于道德與審美關(guān)系問題的論述
四、 審美意識的超越性與現(xiàn)實性的統(tǒng)一
第八章 道德與宗教
——為道德尋找一種無神論的宗教根據(jù)
一、 哲學史上關(guān)于道德的宗教根源問題的各種思想觀點
二、 “萬物一體”可以代替“上帝”和“天”而成為道德的神圣性根據(jù)
第九章 哲學的身份
——哲學的非哲學化
一、 “哲學”一詞自柏拉圖起成了崇奉超感性東西的“形而上學”的同義語
二、 柏拉圖以后對“形而上學”的批判
三、 海德格爾:從“哲學之事”到“思之事”
四、 哲學的“仙女”只能在仙凡之間翱翔
第三篇
中西傳統(tǒng)文化
第十章 道家與科學
——發(fā)掘道家哲學中的科學基因
一、 “道法自然”“萬物得一以生”
二、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三、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四、 道家哲學與中國古代科學的局限性
第十一章 道家與審美
——提倡一點虛實結(jié)合的精神
一、 老莊哲學的審美境界
二、 游于虛——中國山水詩的靈魂
三、 游于虛——詩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第十二章 儒家與道德
——在基本人權(quán)平等前提下容許差等之愛的空間
一、 孔子的“孝悌——為仁之本”
二、 孟子的“惻隱之心——仁之端”
三、 董仲舒的“天人相副”與“性三品”說
四、 宋明道學家的“萬物一體”之“仁”
五、 葉適、李贄、戴震的重功利、重衣食、重情欲的思想
六、 “萬物一體”的倫理道德觀
第十三章 希臘精神與科學
——科學召喚希臘精神
一、 希臘精神是理性沉思與熱情相結(jié)合
二、 希臘精神在中世紀和近現(xiàn)代的繼承和發(fā)展
三、 重實驗的精神在希臘文化中亦有其思想根源
四、 科學的效用性亦可與科學的自由精神相結(jié)合
五、 對中西方科學前景的一點展望
第十四章 基督教與道德
——我們的道德意識可以從基督教那里吸取點
什么?
一、 給中國傳統(tǒng)的自得自足的道德意識增添一點基督教的
“興奮劑”
二、 給我們的道德意識增強一點責任感和平等之愛
三、 “上帝”在今天意味著什么?
第十五章 基督教與審美
——提倡一點美的神圣性
一、 基督教的美學觀點把審美意識提升到了超越現(xiàn)實的高度
二、 基督教美學觀點在文學方面的體現(xiàn)
三、 文藝復興以后的西方審美意識仍回旋著對上帝神性的追思
四、 審美與宗教的結(jié)合
第十六章 “后現(xiàn)代主義”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與超越
——讓我們多一點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一、 “后現(xiàn)代主義”孕育于“現(xiàn)代性”之中
二、 “后現(xiàn)代主義”的特征
三、 德里達對語音中心主義的批判
四、 “后現(xiàn)代主義”的文藝理論
第十七章 中西傳統(tǒng)哲學的形成及其對文化的影響
——兩種實現(xiàn)自我的方式,兩種文化觀
一、 中西傳統(tǒng)文化中兩種實現(xiàn)自我的方式
二、 兩種倫理道德觀
三、 兩種科學觀
四、 兩種審美觀
五、 中西傳統(tǒng)哲學的轉(zhuǎn)向及其影響
結(jié)語 境界與文化
一、 四種人生境界
二、 個人的人生境界主要是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三、 文化的評判問題
四、 在發(fā)展科學的基礎(chǔ)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質(zhì)
五、 科學、認識活動的抽象性與審美、道德活動的具體性
六、 從科學認識到人生領(lǐng)悟
附錄一 為黃見德教授《西方哲學東漸史》一書所寫的序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相互借鑒
附錄二 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