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是以注《莊子》的形式構筑并表述其思想的。因此,為了令人滿意地解釋其思想,我們無疑首先應該對《莊子》的思想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了解。只有在有了這樣的了解之后,我們才有可能確定在什么地方郭象忠實地解釋了《莊子》的思想,在什么地方、在多大程度上他曲解了《莊子》的思想。但是,即使假定我們對《莊子》的思想的解釋是可以接受的,令人滿意地厘清郭象的思想與《莊子》的思想的關系也決非易事。因為,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很難分清在相關的注文中郭象究竟是在表述自己的思想還是在努力解釋《莊子》的思想。面對這樣的解釋困境,作者認為如下詮釋策略是可以接受的:放棄厘清兩者之間的界限的企圖,而是設法讓郭象的說法本身在已經確定好了的解釋框架中盡可能保持前后融貫。本著這樣的詮釋策略,作者對郭象《莊子注》的哲學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的重構,梳理了其思想的方方面面:獨化與相因;本性與學習;安命、齊物與無心;有待逍遙與無待逍遙;圣人之治;寄言以出意。本書作者在其專著《虛己以游世——<莊子>哲學研究》之中對莊子的哲學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的解釋。本書可以說是這部著作的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