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切生產的一般條件
第一節(jié) 經濟的自然規(guī)律
第二節(jié) 社會生產的幾個范疇
第三節(jié) 分工及其某些規(guī)律
第四節(jié) 財富的生產與分配
第二章 所有關系與所有制形式
第一節(jié) 占有關系的雙重性
第二節(jié) 所有制的幾種形式
第三節(jié) 所有制形式的變革
第三章 私有制的兩種形式
第一節(jié) 確定所有制性質的經濟依據
第二節(jié) 私有制的產生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第三節(jié) 堅持區(qū)分兩種私有制
第四章 剝削與經濟倫理
第一節(jié) 剝削的定義
第二節(jié) 剝削的形式
第三節(jié) 形成剝削的條件
第四節(jié) 推定剝削關系的邏輯
第五章 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學方法
第一節(jié) 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的共同對象
第二節(jié) 科學經濟學的界限
第三節(jié) 兩種理論思維
第四節(jié) 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及其方法
第六章 資本原始積累
第一節(jié) 資本范疇的客觀存在
第二節(jié) 資本的原始形成
第三節(jié) 資本的經濟的或非經濟的起源
第七章 商品的三種價值屬性
第一節(jié) 商品的價值屬性
第二節(jié) 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
第三節(jié) 有用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論
第四節(jié) 勞動是肉體的耗費
第八章 交換關系與供求規(guī)律
第一節(jié) 人與自然和人與人的交換
第二節(jié) 自古就有的不同交換形式
第三節(jié) 交換及其連續(xù)性
第四節(jié) 供求關系是交換的實質
第五節(jié) 對商品按照其自身價值出售的假定
第九章 剩余價值的源泉——流通部分
第一節(jié) 價值剩余首先從流通中發(fā)現
第二節(jié) 哪個領域能產生剩余
第三節(jié) 用等價形式否認流通增殖
第四節(jié) 商品儲備與流通時間
第五節(jié) 利潤等量于剩余價值
第十章 剩余價值的源泉——生產部分
第一節(jié) 重農學派的價值生產理論
第二節(jié) 勞動創(chuàng)造抽象價值
第三節(jié) 勞動是人類通過自身的耗費去改變物質形態(tài)的過程
第四節(jié) 價值形成和價值增殖
第五節(jié) 勞動力是價值源泉
第十一章 剩余價值的源泉——勞動條件
第一節(jié) 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
第二節(jié) 勞動條件與工人無關
第三節(jié) 自然力、腦力無成本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造價值的唯一階級
第十二章 收入源泉、勞動形式與階級
第一節(jié) 由分工不同而產生的階級
第二節(jié) 剩余價值的階級無償占有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造或不創(chuàng)造剩余的勞動
第四節(jié) 資本家的勞動“完成勞動的等價物”
第十三章 哲學理論
第一節(jié) 懷疑論與獨斷論的哲學對比
第二節(jié) 對哲學發(fā)展史的基本概括
第三節(jié) 關于認識論
第十四章 人類思維規(guī)律
第一節(jié) 關于思維的科學
第二節(jié) 邏輯學、形而上學與辯證法
第三節(jié) 認識論及其方法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