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總序/
第二版自序/
初版自序/
第一講 天才值得我們敬仰
——西方歷史上的邏輯學家/
一 亞里士多德/
二 中世紀邏輯學家/
三 培根/
四 萊布尼茨/
五 弗雷格/
六 羅素/
七 哥德爾/
八 克里普克/
第二講 給思維的野馬套上韁繩
——什么是邏輯學?/
一 邏輯/
二 命題/
三 推理/
四 推理形式/
五 推理的省略形式/
六 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七 論證:演繹和歸納/
八 推理或論證的可靠性/
九 前提對結論的支持或反駁程度/
十 邏輯基本規(guī)律/
第三講 “香格里拉”和“馬太效應”
——詞項、概念和定義/
一 語詞、詞項和概念/
二 詞項的內涵和外延/
三 詞項的種類和外延關系/
四 定義的方法和規(guī)則/
五 劃分與分類/
第四講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復合命題及其推理/
一 簡單命題和復合命題/
二 聯(lián)言命題和聯(lián)言推理/
三 選言命題和選言推理/
四 假言命題和假言推理/
五 負命題及其等值命題/
六 幾種常用的復合命題推理/
第五講 “所有的金子都是閃光的”
——直言命題及其推理/
一 直言命題/
二 直接推理/
三 三段論/
第六講 “有的投票人贊成所有的候選人”
——量化命題及其推理/
一 個體詞、謂詞、量詞和公式/
二 自然語言中量化命題的符號化/
三 模型和賦值普遍有效式/
四 非普遍有效性的解釋方法/
第七講 “太陽明天仍將從東方升起”
——歸納推理和歸納方法/
一 什么是歸納推理?/
二 簡單枚舉法/
三 排除歸納法/
四 類比推理/
五 統(tǒng)計歸納法/
六 歸納的證成/
第八講 以嚴格性、精確性、系統(tǒng)性為目標
——邏輯系統(tǒng)和元邏輯/
一 什么是邏輯系統(tǒng)?/
二 邏輯系統(tǒng)的構成/
三 元邏輯研究/
四 形式化方法的意義/
第九講 換一個角度來思考……
——變異邏輯:一些另類系統(tǒng)/
一 什么是變異邏輯?/
二 多值邏輯/
三 相干邏輯/
四 直覺主義邏輯/
五 次協(xié)調邏輯/
第十講 “你不可能在所有時刻欺騙所有的人”
——廣義模態(tài)邏輯/
一 馮·賴特的廣義模態(tài)邏輯構想/
二 模態(tài)詞和模態(tài)邏輯/
三 可能世界語義學/
四 道義邏輯/
五 時態(tài)邏輯/
六 認知邏輯/
第十一講 意會:“說話聽聲,鑼鼓聽音”
——自然語言邏輯/
一 語言的意義在于它的使用/
二 語境、預設與蘊涵/
三 言語行為理論/
四 合作原則、會話含義和語用推理/
第十二講 且聽莊子大侃“辯無勝”
——論證的識別和建構/
一 論證的識別/
二 論證的圖解/
三 論證的評估/
四 論證的建構/
五 對一個論證的反駁/
第十三講 “以貌似講理的方式……”
——謬誤:有缺陷的推理/
一 謬誤和詭辯/
二 歧義性謬誤/
三 假設性謬誤/
四 關聯(lián)性謬誤/
第十四講 一只咬著自己的尾巴亂轉的貓
——悖論:思維的魔方/
一 什么是悖論?/
二 一些常見的悖論/
三 悖論產生的原因/
四 關于悖論的解決方案/
第十五講 “彼,不兩可兩不可也”
——中國歷史上的邏輯學家/
一 中國先秦邏輯學家/
二 西方邏輯的早期翻譯家/
三 現代邏輯的傳入者和研究者/
附錄一 邏輯學和理性精神/
附錄二 邏輯:一個生長和變動的概念/
附錄三 從人工智能看當代邏輯的發(fā)展/
附錄四 從《哲學邏輯手冊》(第二版)看當代邏輯的發(fā)展趨勢/
主要參考書目和推薦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