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緒論
第一章 中印文學交流與佛典漢譯
第一節(jié) 印度佛教與印度主流文學
第二節(jié) 漢譯佛典是稀世文學寶藏
第二章 佛教文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第一節(jié) 佛教文學對中國文學體裁的影響
第二節(jié) 佛教文學對中國文學題材的影響
第三節(jié) 佛教文學對中國文學形象的影響
第四節(jié) 佛教文學對中國文學語言的影響
第三章 佛典漢譯與中國翻譯學
第一節(jié) 譯經活動和中國翻譯學
第二節(jié) 中國翻譯學的四大特色
第四章 印度故事文學在中國的傳播
第一節(jié) 《佛本生》在中國的傳播
第二節(jié) 《五卷書》在中國的傳播
第三節(jié) 其他印度故事的在華傳播
第五章 印度兩大史詩在華傳播軌跡
第一節(jié) 佛經漢譯及史詩的隱性傳播
第二節(jié) 兩大史詩的漢語翻譯與傳播
第三節(jié) 中國學者對兩大史詩的研究
第六章 印度戲劇與中國戲劇的關系
第一節(jié) 中國和印度戲劇關系梳理
第二節(jié) 印度戲劇的中國譯介與研究
第七章 印度現代文學的漢譯與研究
第一節(jié) 泰戈爾與中國現代新文學
第二節(jié) 中國對普列姆昌德的接受
第三節(jié) 印度英語文學的中國譯介
第四節(jié) 印度其他文學的中國譯介
附錄: 《北京大學印度英語文學博士論文摘要》匯編
第八章 季羨林和印度文學研究新局面
第一節(jié) 季羨林創(chuàng)建中國現代梵學
第二節(jié) 季羨林的治學之道及影響
第三節(jié) 又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第九章 徐梵澄:苦行者的學術樣板
第一節(jié) 三十三年寂寞的文化苦旅
第二節(jié) 徐梵澄對漢籍的英語譯介
第三節(jié) 徐梵澄漢譯印度文學哲學
附錄:徐梵澄本地治理廿七年紀略
第十章 金克木、黃寶生印度文學研譯
第一節(jié) 金克木和他的《梵語文學史》
第二節(jié) 黃寶生及其《印度古典詩學》
第三節(jié) 印度詩學在中國的傳播接受
附錄: 《北京大學印度語言文學專業(yè)博士論文摘要》匯編
第十二章 譚云山、譚中與印度現代漢學
第一節(jié) 譚云山與印度現代漢學開拓
第二節(jié) 譚中的漢語教學與中印研究
第十三章 師覺月與現代印度漢學開拓
第一節(jié) 師覺月對印度現代漢學的貢獻
第二節(jié) 師覺月漢學事業(yè)的影響與發(fā)展
第十四章 《老子》、《莊子》在印度
第一節(jié) 老子佛陀千年難解的恩怨
第二節(jié) 奧修與《老子》、《莊子》
第十五章 拉賈·拉奧筆下的中國
第一節(jié) 拉賈·拉奧與中國“神交”
第二節(jié) 拉賈·拉奧作品中的中印靈感
第十六章 中國文學作品的印度譯介
第一節(jié) 印度學者對中國文學的研譯
第二節(jié) 面向印度讀者的中國文學譯介
附錄:印譯中國詩歌:古老文化的交融
附錄:中印文學交流大事記
參考文獻
后記
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