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干達人(Baganda)——布干達王國的子民
烏干達的“國中之國”
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
巴干達人的世界遺產
名副其實的歌舞之鄉(xiāng)
飽經風雨的“古老”王國
傳承文化的好幫手——干達語
源遠流長的口述歷史
王國的現狀和未來
二、查加人(Chagga)——乞力馬扎羅山腳下的居民
戰(zhàn)事連連的酋長國
親和有愛的太陽神
森林中的成人禮
“最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咖啡
查加諺語:言有盡,意無窮
芬芳甘甜的香蕉酒
查加文化的融合與保護
三、丁卡人(Dinka)——非洲巨人
蘇丹領地上高傲的巨人
既獨立又聯合的氏族結構
有牛陪伴的多彩生活
妻妾成群的丁卡男子
刀疤為印的勇士
牛群為主的聘禮
以牛為祭的救贖
緘默神圣的和解儀式
詞匯豐富的丁卡語
頻頻獻祭的葬禮
萬物有靈的信仰
迷失棄兒的呼喚
年輕的祖國 新的家園
四、古拉格人(Gurage)——埃塞俄比亞的“溫州人”
此古拉格(Gurage)非彼古拉格(Gulag)
埃塞俄比亞的混血部族
多子多福地位高
站在道德的高地上
“貪吃”可恥,以瘦為美
“夜宵”原來是正餐
藥補不如食補
埃塞俄比亞蕉——衣食住行少不了
傳統的“無政府主義”社會
埃塞俄比亞的“溫州人”
血統純正是關鍵
附體的原來是個“餓死鬼”
莫斯卡爾節(jié)——古拉格人的春節(jié)
五、哈勒爾人(Harari)—— 高原上的穆斯林
客舍青青柳色新
“伊斯蘭第四圣城”
哈勒爾人的前世今生
一日看盡古城花
無城墻,不古城
走不出的街巷迷宮
回歸現代世界的午餐
外星人逛集市
月落烏啼宿古城
古城新貌
六、康巴人(Kamba)——跳一曲忘情康巴舞
初識康巴人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歷史上的那些事兒
中餐館里的康巴女孩
夕陽下的民俗文化村
親密無間的一大家子
忘情康巴舞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融入現代社會
七、剛果人(Kongo)——剛果河岸的“獵手”
差異懸殊的剛果方言
一河之隔的剛果(金)與剛果(布)
盛極而衰的剛果王國
形神俱備的物神崇拜
女子是主要勞動力
異度空間
愛講故事的剛果人
木薯香蕉為主食
物神雕塑的驚奇與力量
八、盧希亞人(Luhya)——認真勤勞的好鄰居
初識法尼爾
盧希亞人的多樣性
穆米亞王——成也是他,敗也是他
舉足輕重的盧希亞選票
日漸西化的風俗和慶典
多種營生忙掙錢
并行不悖的基督教和傳統宗教
男女有別,長幼有序
鐵公雞遭白眼
氏族是我家
穿著也要看場合
愛喝茶水愛吃雞
因地制宜找樂子
日漸式微的割禮儀式
迷信多,講究多
盧希亞歷史名人
祝福盧希亞人
九、盧奧人(Luo)——從美國總統奧巴馬開始
“我們的兒子”奧巴馬
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部族
維多利亞湖畔的捕魚專家
長子為大的父系氏族
口口相傳的絢麗文化
拔牙忍痛的成人禮
靈魂深處的歌舞
諸多別稱的上帝
健康之路亦步亦趨
十、馬孔德人(Makonde)——田園中的雕刻人生
低調而行的馬孔德人
狂野之美:刺青與紋身
烏木為體的“黑色精靈”
因木而生的第一女性
馬孔德木雕的四大類別
成人禮上的木雕面具
文化的使者 革命的武器
十一、梅魯人(Meru)——肯尼亞山神庇佑的子民
逃離姆巴瓦島的《出埃及記》
富饒的迦南美地
優(yōu)中選優(yōu)的長老會
肯尼亞山神的庇佑
富豪俱樂部
部族文化守望者
十二、紹納人(Shona)——大津巴布韋的締造者
奇?zhèn)邀惖氖^城堡
父權制的家族體系
紹納女人的屈膝禮
無處不在的姆巴拉
庇佑族人的祖靈
靈魂回家的神圣儀式
靈動的石雕藝術
十三、索馬里人(Somali)——東非之角的玫瑰
身處天堂與地獄
我不是海盜,我很美麗
我們是語言天才
圣潔的右手抓飯吃
曼哈(mahar)見證婚禮
水牛角撐起的世界
沙漠之花的殘酷割禮
故事就是生動的教材
一簇簇盛開的鮮花
狼煙四起的東非之角
硝煙中的泣血玫瑰
祈愿和平降臨
十四、 蘇庫馬人(Sukuma)——有故事的“北方人”
南部非洲的“北方人”
氣場滿滿的長角牛
友愛獨立少紛爭
從此長大成人
娓娓道來的民間故事
體驗蘇庫馬文化有去處
十五、 提格雷人(Tigray)——高原上的跨界部族
阿拉伯與非洲原住民的后代
夏日冰城行:遇見提格雷留學生金費
提格雷(Tigray)還是提格里(Tigre)?
阿克蘇姆王國的古老居民
與阿姆哈拉人在矛盾中和諧共存
家在高原
無咖啡不埃塞
重親情 愛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