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論美德與國家:西方傳統(tǒng)政治思想專題研究

美德與國家:西方傳統(tǒng)政治思想專題研究

美德與國家:西方傳統(tǒng)政治思想專題研究

定 價:¥92.00

作 者: 王樂理 等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01095509 出版時間: 2015-08-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6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美德與國家 西方傳統(tǒng)政治思想專題研究》從六個理論課題——國家、理性、權利義務、權力、政體、變革——入手,進入群星薈萃、卷軼浩繁、歷史長達兩千五百年的西方政治思想。每個課題均試圖展現(xiàn)一個重要的政治觀念遷延變動的演化史,揭示它們在各個歷史階段上的流變與特征,以向當代讀者展現(xiàn)西方各國與其生活方式緊密聯(lián)系的政治制度、思維方式、心理文化與價值觀念的內涵。“美德與國家”這個聚焦點,折射出當代中國學者對于異域文明的新穎解讀和對振興中的中華文明的反思與展望。

作者簡介

暫缺《美德與國家:西方傳統(tǒng)政治思想專題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國家觀
第一節(jié) 古代希臘:國家與社會概念的混同
一、城邦及其制度
二、柏拉圖論城邦與公民
三、亞里士多德論城邦的政治本質
第二節(jié) 從羅馬國家到基督教世界:概念表述的拉丁化
一、羅馬國家及其公民權的特點
二、西塞羅的共和國概念
三、晚期斯多葛學派的雙國度概念
四、基督教神學家對雙國度理論的系統(tǒng)化
第三節(jié) 近代的民族國家與社會契約論:澄清兩個概念的理論準備
一、馬基雅維利的國家概念
二、路德論德意志的民族尊嚴
三、布丹的國家概念
四、英國革命時期的社會契約論
五、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第四節(jié) 從北美的獨立到德國的理論建樹:國家與社會的分開
一、潘恩區(qū)分社會與政府
二、費希特國家概念的演化
三、黑格爾的市民社會與國家概念
第五節(jié) 古代至中世紀整體國家觀的形成與流行
一、從古代希臘到希臘化時期的轉折
二、蘇格拉底:忠誠于城邦的馬虻
三、柏拉圖的整體城邦觀念
四、亞里士多德的整體城邦觀
五、斯多葛派前中期的世界國家視野
六、西塞羅的整體國家觀
七、晚期斯多葛學派的整體國家觀
八、奧古斯丁的雙國論
九、托馬斯·阿奎那的世俗國家觀
第六節(jié) 近代個人主義國家觀的形成與流行
一、國家觀念的歷史性轉變
二、霍布斯的混雜整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國家觀
三、洛克的自由主義國家觀
四、個人主義國家觀的流行與傳播
第七節(jié) 德國政治哲學中的整體國家觀念
一、盧梭社會契約論的整體主義特征
二、康德的世界聯(lián)盟觀念
三、費希特的整體國家觀念
四、黑格爾的整體國家觀念
五、德國早期浪漫派的國家觀念
第二章 理性論
第一節(jié) 古希臘時期豐富、生動的理性論
一、赫拉克利特論邏各斯與理性
二、普羅塔哥拉斯論感覺與德性
三、蘇格拉底論理性神
四、柏拉圖的理念論
五、亞里士多德區(qū)分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
第二節(jié) 希臘化、羅馬時期至中世紀:自由探討的轉向
一、伊壁鳩魯主義對自然必然性的疏離
二、前中期斯多葛學派論人對自然必然性的順從
三、西塞羅的自然法學說
四、晚期斯多葛學派的理性論
五、基督教的傳統(tǒng)神學對理性的貶低
六、托馬斯·阿奎那調和理性與啟示
七、路德論理性有賴于信與愛
第三節(jié) 理性論在近代的轉型
一、格老秀斯對理性與自然法地位的提升
二、霍布斯論自然法的效力在于其背后的國家權力
三、斯賓諾莎論理性的推理與算計
四、洛克論自然法對自然權利的確認
五、孟德斯鳩的理性、自然規(guī)律與自然法學說
六、百科全書派的唯理性主義
第四節(jié) 歷史理性論的問世
一、休謨對近代理性論的批判
二、柏克對法國啟蒙思想家理性論的批評
三、康德的歷史理性論與實踐理性論
四、黑格爾的歷史理性論
第五節(jié) 理性的蛻變
一、邊沁論功利的算計
二、斯賓塞的科學主義
三、尼采對理性論的擯棄
第三章 權利義務論
第一節(jié) 古代希臘、羅馬的權利義務觀
一、雅典民主制下的公民觀念
二、智者的身份平等觀念
三、蘇格拉底的自由與公民義務觀
四、亞里士多德論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以及分配方式
第二節(jié) 希臘化至羅馬帝國時期的自由與道德義務觀
一、伊壁鳩魯與盧克萊修的自由觀
二、斯多葛學派前中期的道德義務觀
三、西塞羅的政治權利與義務觀
四、羅馬法學家對公民權利的規(guī)定
五、愛比克泰德的自由意志論
六、奧勒留的道德義務論
第三節(jié) 古羅馬帝國晚期至中世紀末期基督教與世俗的權利義務觀
一、奧古斯丁的自由意志論
二、托馬斯·阿奎那論公民的財產(chǎn)權、政治服從義務及其限度
三、帕多瓦的馬西利烏斯論人的世俗生活與權利
四、馬丁·路德論信仰的自由與信徒的義務
第四節(jié) 近代權利義務論的誕生與發(fā)展
一、馬基雅維利論美德與命運
二、布丹與格老秀斯的自然權利觀
三、霍布斯論公民與主權者的權利義務關系
四、斯賓諾莎與彌爾頓的自然權利論
五、洛克的天賦人權學說
六、孟德斯鳩論平等、公民義務與政治自由
第五節(jié) 近代權利義務論的轉變與升華
一、盧梭的平等原則與公民義務學說
二、潘恩的權利平等觀
三、杰斐遜的權利義務觀
四、康德論人的道德義務和意志自由
五、黑格爾的自由意志論對古典及近代學說的揚棄
六、阿克頓論良知是自由的基礎
第四章 權力論
第一節(jié) 古代倫理權力觀和正義原則
一、前柏拉圖時期的倫理權力觀
二、執(zhí)政者的方式:智慧指導與法治
三、古代羅馬共和國時期:美德、法治與公共權力
第二節(jié) 羅馬帝國時期以及中世紀基督教的權力觀
一、晚期斯多葛學派蔑視權力的思想
二、基督教會的二元權力觀
三、基督教與世俗思想家論君主的權力
第三節(jié) 近代時期至19世紀民族國家的權力觀
一、近代早期的權力論和主權論
二、分權學說的提出與發(fā)展
三、人民主權學說的提出
第四節(jié) 主權說與分權說的匯合
一、美國建國時期的權力學說
二、19世紀權力學說的調整與成型
第五章 政體論
第一節(jié) 古代政體理論體系的形成
一、前柏拉圖時期的政體理論
二、古典政體理論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jié) 混合政體的提出與流行
一、混合政體論的提出
二、混合政體論在基督教文化中的傳續(xù)
第三節(jié) 近代君主制向共和國的轉化
一、近代早期的君主制主張
二、共和政體思想的產(chǎn)生與流變
第四節(jié) 從民主共和制返回共和國
一、民主共和國的設計
二、西方各國穩(wěn)定于共和制
第六章 變革論
第一節(jié) 古代希臘至中世紀盛期防止政體演變的思想
一、柏拉圖的城邦救治方案
二、亞里士多德論政體的變革與保全
三、波利比阿論政體變化的規(guī)律
四、西塞羅保全共和國的措施及其原則
五、奧古斯丁論古代羅馬共和國的衰敗
六、托馬斯·阿奎那論政體與法律的審慎變革
第二節(jié) 近代早期西歐各國變革理論的興起
一、路德、加爾文論基督教會與世俗國家的改革
二、馬基雅維利對古代國家改革經(jīng)驗的思索
三、布丹論臣民如何對待僭政
四、霍布斯論社會契約不可變更
第三節(jié) 光榮革命之后革命思想的興起:從溫和到激進
一、洛克論人民有權重新選擇新的政府
二、法國啟蒙思想家的文明進步與政治變革理論
三、盧梭的政治革命與文化變革理論
四、潘恩的獨立與革命理論
五、杰斐遜的獨立與革命理論
第四節(jié) 從柏克開始流行的漸進改革思想
一、柏克對法國革命的批評以及相關的改革理論
二、康德論道德的改善與革命
三、托克維爾論法國大革命及現(xiàn)實政治改革的障礙
四、阿克頓對近代各國變革經(jīng)驗的總結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